我眼中的孔乙己(一)
给我影响最深的,要数《孔乙己》这篇小说。这篇小说虽说不长,却体现出封建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
孔乙己,这名字似乎有些怪怪的。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孔乙己到酒店来喝酒的事,以及向后半生悲惨遭遇的描述。在我第一印象里,孔乙己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与别的穿长衫的人不同,而且比较特殊。从中我能悟出孔乙己的生活条件比较困苦,但似乎带些读书的气质,硬摆着读书的架子。“他高大,长衫又破又脏”,孔乙己他身材高大又有劳动能力,但是他自己懒惰,不肯动。孔乙己真是个好吃懒做,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如此穷困潦倒。
虽说孔乙己有些缺点,但是他也仍有一些优点。在孔乙己看来读书是高尚的事,只要与读书有关,连偷书都是光荣的,可是别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总喜欢取笑孔乙己,根本没有在乎孔乙己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众人也有些麻木不仁。但是面对众人屡次取笑,孔乙己只向孩子说话,希望找回自尊,我却看出了他自己境遇的凄凉与心灵的孤寂,孔乙己教文中的“我”写“茴”字,并告诉他“回”有四种写法,从此看来孔乙己读过不少书,收科举制度毒害之深。与孩子分豆时,他说:“不多不多!多哉乎?不多也。”这似乎看出他的迂腐,酸气十足。
可是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却并没有结束,老天似乎没有眷恋他。他的腿被打断了,他只能用手爬来。掌柜开口就向他要钱,看来掌柜并没有在意孔乙己的自尊,还挖苦他,似乎把他的尊严彻底践踏了。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到此终止了,“我”再也没有看见他了。
在封建社会,像孔乙己这样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残害的还有很多,这种制度太可怕了,摧残了那些下层知识分子。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也显得过于冷漠冲到前面,麻木。
现实社会是多么美好,但是现代的教育,被分数所残害的学生又有多少,家长、老师看重分数的全是。我们作为学生只有努力,努力学习,现实是很难改变的。分数也很残酷,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
我眼中的孔乙己(二)
去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绍兴的咸亨酒店吃饭,看见咸亨酒店外面有一个雕像,妈妈告诉我那就是孔乙己。说到了孔乙己我马上想到了我看过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孔乙己》。
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他读过书,但没有考上功名,又不会做生意,所以越来越穷。最后只能靠小偷小摸过活。他总是众人嘲笑的对象。
我眼里的孔乙己虽然非常的穷,但是他骨子里很有傲气,这一点我是从“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看出来的。虽然长衫既脏且破,但他也不愿意和一般穷人一样穿短衣。为了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说话时总是之乎者也。
孔乙己还非常爱面子,因为穷困而偷窃,却也总不肯承认是偷,“窃书不能算偷”。即使被打断了腿也还说是跌坏的。他也从不在酒店赊账,即使当时没钱,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补上。而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总是想尽办法嘲笑他,他就只能和孩子们说话。而孩子们除了分他一粒茴香豆外也和他无话可说。
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旧社会底层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就连他最后是死是活都没人关心,除了酒店老板因为他还欠着19钱而偶尔提一下他。
多么可怜的人啊!
我眼中的孔乙己(三)
在我眼中,孔乙己是个不幸的、生活贫困而又爱面子、迂腐、好吃懒做却又硬摆架子的、地位低下并且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既可怜又可悲的读书人。
首先,第4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孔乙己的衣着外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明孔乙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贫穷,经济和社会地位同第1段中提到的“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说明他想摆“长衫主顾”的架子,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其喝酒方式和衣服的矛盾,反映出他经济地位与思想意识的矛盾。
其次,本段中也有对孔乙己动作的细节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体现出孔乙己竭力想表现出自己的富人模样,反而更加突出了他的穷酸样。
还有,这段的第10行:“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这一语言描写充分反映了孔乙己试图掩饰自己的错误。同时“偷”和“窃”这两次本是同义词,孔乙己宁肯承认自己是“窃书”,也不是“偷书”,生动地表现出其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心理。
说孔乙己是个书呆子,(www.lizhi.com)从第7段中他教给“我”如何写“茴香豆”的“茴”字便不难发现,他以平常人最不经常使用甚至都不知道的第四种写法被自己注意到并记住了为荣,还向“我”传授。见“我”不感兴趣,又露出极惋惜的表情。
当然,孔乙己一身并不是一无是处,从第5段中的:“但他在我们店里……己的名字。”及第8段中写的:“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也从另一角度描写了一个也有点人情味、守信的孔乙己,他并没完全丧失其做人的本性,这是值得我们去同情他的地方。
总之,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塑造的“孔乙己”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是个不思进取、几乎到处是毛病的书呆子。虽然他的悲惨命运与其自身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社会的冷漠、麻木以及人们的无知、封建文化对人们心灵上的毒害、摧残。这便是我眼中的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