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偶像(一)
提起“偶像”这个词,许多同学可能会联想起那些明星大腕。而我心中的偶像却截然不同,“他”就是起初默默无闻、后来家喻户晓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候,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进行中国原子弹理论的研究。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为了祖国,他愿放弃一切,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仅凭这一点,邓稼先就能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偶像”。
研制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容易而安全的事情,随时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脏已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是,敬业的邓稼先可不管这些,他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参加研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在邓稼先的领导下,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此后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我不正应该像邓稼先学习么?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向前,决不放弃。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玄奘只身一人去“西天取经”;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林肯历经磨难,当选美国总统;瓦特锲而不舍,发明蒸气机……这一个个成功的例子,充分证明了:一个人如果想干一件大事,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不放弃任何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我们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邓稼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我心中的偶像(二)
我心中的偶像不是被粉丝追捧的歌星,不是喜欢令人向往的影星,也不是受人瞩目的体育明星,而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在钱学森3岁时,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心算加减乘除法。被大家成为“神童”。上小学时,在用废纸折的飞镖比赛中。他总是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原来是因为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总是投得最远最准。小小年纪的钱学森竟然掌握科学知识,对他将来成为科学家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上大学期间,他自觉适应高校的学习氛围,刻苦努力,博学强记,以浓厚的兴趣和顽强的毅力学好每门课,成绩都达到95分以上。尤其是《分析化学》一科,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留美时期,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从1936年10月起,钱学森在冯?卡门指导和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0年的学习与工作。他以非凡的勤奋与智慧,以出类拔萃的理论与实验成果,成长为冯?卡门的得意学生和不可缺少的助手。他废寝忘食地读书,立志读完全世界现存的所有力学着作。整整三个寒暑,心无旁骛,埋头研读,每天坚持12小时以上,将买来或借来的全部力学书籍读了个遍,还将相关的现代数学、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相对论、分子结构、量子化学等学科理论进行了醉心的研究。(www.lizhi.com)
在试验中,他对火箭技术兴趣很浓,便与同窗好友马林纳发起成立了火箭研究小组,进行火箭发动机试验,由于点火不良,试验连连失败,爆炸时有发生,他们不顾有毒气体有损健康,坚持进行一系列的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钱学森与马林纳一起提出了三种火箭(导弹)的设计方案,为美国四、五十年代成功研制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基础,他被舆论称为“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期规划的关键人物。”钱学森在美国奋斗12年,功成名就,声誉远播。
丰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并没有留住钱学森的心,他决定回国,却受到了美国当局的无理迫害,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回国了。回国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他被任命为所长,一直兼任到70年代。他办起了物理力学研究班,开办学术讲座,亲自主讲大部分专题,他以自己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优良的科研道德言传身教,火箭和导弹事业成了他工作的重心。1960年,“东风1号”的“仿制弹”发射成功,火箭全程飞行550公里又407米,历时7分37秒;1962年,一枚箭体上写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个大字、定名为“东风2号”的中程导弹研制完成,第一次试飞却没有成功;1964年,改进了的“东风2号”中程导弹正式发射成功,7月9日、11日又连续发射了二枚“争气弹”;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首次试飞一举成功;1970年4月24,“长征1号”运载火箭喷射着橘红色烈焰,负载“东方红1号”卫星腾空而起,疾速地飞向太空。从此,中国的人造卫星上天了!
钱学森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是开拓性的、巨大的。1989年6月29日,国际理工界授予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称号,对此,国家领导人特意在中南海紫光阁召开大会以表庆贺。1991年10月16日,党和国家鉴于钱学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杰出贡献和对国防事业的伟大成就,特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特意为一位科学家举行授奖仪式,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在试验中,钱学森面对不成功,不灰心不气馁,认真检查仔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重新修改设计方案,组织科研攻关,加强地面试验。我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也失败过,此时,我会想到钱学森,是他的事迹激励了,使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
每当看到我国卫星上天,每当我做科学试验时,每当科学试验失败时,我都会想起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他的精神永远伴随我前进,激励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