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足而知礼节,国强泰而懂孝亲

  文/王鑫

  李密《陈情表》有言曰:“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题记

  民生乃国之大计。2020年抗疫攻坚战打响,多少“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天使们冲锋在前,其所迸发的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地踊上民生舞台,养老问题迫在眉睫,社会的目光愈发地投向了高龄群体。

  当养老服务此热议重提,“孝”这个时代话题重新走入众人的视线。孝,字形之义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古之孝道,事亲躬身尽心力也,今之孝道,犹及物、心、爱等多层面信奉事亲。然今世之孝亲,需个人、国家、社会共力为之。养老,则使老有所终,老有所养。

  饮水思源,孝亲亦有其源根所以然。

  其一,中华民族素来崇尚“孝”的传统美德。夏商周秦,以礼为国之本,而“孝”作为礼中伦理情义最重要的价值层面,于中华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有如文首孝密《陈情表》一,令天地涕零、不孝之人愧然失色;又如舜对继母慕顺孝从,十年如一月,其孝心日月可鉴,天地可昭。

  其二,“举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育”,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从呱呱坠地抚育为半蔽林树,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弥留之际,我们是否看到晚风吹起其鬓间白发,抚平时间的疤,唯余笑靥如花?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法律层面,孝亲敬长不仅是义务,是责任,更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支撑,立人之根本!

  其三,孝亲的背后同时也孕育了养老服务业的兴起。社会浪潮之下,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口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结果,再者社会“空巢老人”现象屡出不穷,或是亲情的淡漠,或是人性的湮灭。我们需要敲响警钟,增强社会养老服务和关爱老人的意识,迎接新型养老服务业的有力挑战和未来机遇。

  孝亲敬长绝非纸上谈兵,口头戏语,是为具体具详再具细。

  首先,要从物质层面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提高老年生活的质量。要以物质保障为基础,将老年物质生活再提高一个层次,要提高老人的消费能力,扩大商品供给,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然后,我国的养老模式还较为单一,老年一辈的思想观念还较为传统,暂时还难以满足其多元精神需求。其精神需求大致可分为情感寄托和文化寄托。情感寄托上,社会要多鼓励子女增多与父母相处陪伴时间,青中年一代也要自发形成重视亲情,懂得孝顺与感恩的心理,从而使之内化与心,外化于形,而推动整个社会营造,重视老人,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孝亲敬长的氛围和知孝行孝的社会风尚。文化寄托上,社会可成立养老服务中心,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以实现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规模显着扩大,发展环境更加现代化的目标,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鼓励老人走出家门享受社会服务,提升精神素养。

  最后,国家可以推进养老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建立老年人居家网络,精准老年人服务需求。尤其对于病残孤寡老龄群体,可以鼓励社会慈善事业对其支持和补助。还要切实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要协调保险机构增设相关险种,合理确定利益关联方的责任和义务,降低社会养老机构综合服务风险。

  查尔斯·狄更斯于《双城记》中所言:“我现在所做的是一术士大好事情,远胜我一向所做所为,我现在所要求的是一处大好归宿,远胜我一向所知所解。”如今世代下的孝亲敬长和养老服务建设,必将穿乘如火霞帔,在人们在社会中炽热成燎原,亦有扶摇直上,踮足云霄的破门之势,它会告诉这个社会其重要性,从而引导全社会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孝亲敬长的氛围。

  我们仍在努力,吾心安处皆吾乡,吾心愿景皆吾国,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般蹀躞,以此为归。

  指导老师:黄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