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人生的四个不等式

  文/黄小平

  听到≠看到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是先有打雷还是先有闪电?”

  “先有闪电。”学生们说,“因为每当打雷闪电时,总是先看到耀眼的闪电,后听到隆隆的雷声。”

  “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时的。为什么呢?因为光传播的速度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慢,所以我们也就先看到了闪电,然后才听到了雷声。”老师说,“同学们,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快。”学生们说。

  “看到的比听到的快,这只是一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我们从中可以受到一点什么启发呢?”老师问,“这种现象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听到不等于看到,也就是说,我们亲耳所听到的东西,与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东西,不是等同的,是有差别的,如果光顾去听,而不亲眼去看,亲身去实践,那么我们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说出失实的言词。”

  无论什么时候,亲耳听到的东西,不等于你亲眼看到。很多年过去后,我还不忘时时用这个道理来告诫自己。

  看到≠走到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村民说。

  “两个小时?怎么可能呢?山不高,距离山顶也不远。”我说。

  “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村民说。

  果不其然,从山底登上山顶,我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当我在山顶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那位村民话中的含义:看“到”与走“到”,永远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不等于走“到”了。

  对于人生的目标,也是如此,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我们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能成为我们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因为上帝不会让谁幸运到让他一直走直路,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所能看到的。

  用眼看“到”,永远不等于走“到”,看“到”,只是你视线到达的地方,只有走“到”,才能让你真正实现目标、抵达目标。

  跟所有的目标一样,人生的目标不是看“到”的,不是用眼测量出来的,而是走“到”的,是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知道≠做到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是的,很多道理很简单,很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这些简单易知的道理我们却没有去做到。比如,我们都知道“聚沙成塔”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那些成功的细沙,不愿做细小的事情,自然也就无法构筑起事业成功的高塔。再比如我们都清楚“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我们却缺少水滴那样心系一处的定力,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结果总是在半途而废中与成功失之交臂。

  知道得再多,想得再好,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动,那永远都不会有超越,永远都只能在原地踏步。

  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别。

  心动≠行动

  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岸上有五只青蛙,它们眼前的池塘很美--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飘香的莲子。这时,有四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地畅游一番。请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一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是一只吗?”老师问。“一只!”学生们再次肯定地回答。

  “可大家的答案是错的,”老师说,“岸上仍有五只青蛙。”还有五只青蛙?学生们想不通了。

  老师说,那四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只是它们的一个美好的想法,仅是心动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没有行动,再心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