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作者: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
  对别酒,
  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
  十分好月,
  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
  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
  留教视草,
  却遣筹边。
  长安,
  故人问我,
  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
  醉来时响空弦。

  注释:

  1、范倅:即范昂,滁州(今安徽滁县)通判。倅,副职。
  2、莼:指莼菜羹。
  3、鲈:指鲈鱼脍。
  4、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5、朝天:指朝见天子。
  6、玉殿:皇宫宝殿。
  7、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源自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9、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10、殢酒:困酒。

  翻译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
  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
  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
  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
  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
  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
  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
  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
  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
  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
  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