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太拼命,只要比周围人多尽力一点点
文/欣所向之
1
侄女读书特别厉害,在他们初中部,几乎每次考试成绩排名都稳在前三。语数外政史地不偏科,关键还是美少女一个。有次一起吃饭,我夹了块肉给她,“学习这么努力,又辛苦,多吃点,补补身体。”
侄女反倒语气轻松,“跟班上有些人比,我才不算努力呢,差远了,我只是稍微比他们尽力一点点。”
“哦?你是怎么尽力的?”我饶有兴趣地问。
“就是做习题时所有的知识点都搞明白,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疑点。越有不会的,越不能放着不管,这样每做一张试卷,就减少一些没掌握的知识点,不会的越来越少,自然越到期末我就越能考得好了”。
称赞!鼓励!我说,侄女你真厉害,人小懂得倒不少。
也许侄女说的是一种学习方法,每次保质保量多学一些,有限的知识点里,没掌握的就会少一些。期末考试,面对换汤不换药的题目,自然能驾轻就熟,取得高分。
其实,这放在生活里更是大智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点一滴的积累看起来微不足道,天长日久,就能产生质变反应。
2
侄女那么小,就已经懂得,凡事尽力一点点,结果就会千差万别的道理。而现实里,太多人只会空喊努力感动自己,却不会真的尽力对得起自己。
记得考研时,很多人摩拳擦掌,985、211,那都是发光的目标。一开始信心满满,热情满满,精力满满,后来感觉时间还多,考试日期也还远着,不着急复习。于是,暑假回家吹吹空调吃西瓜,十一看看朋友喝奶茶。困了累了,看个综艺放松下;疲了倦了,刷个微博笑一笑;烦了燥了,拿起手机吐吐槽。
别人一天学习十小时,保质保量,回宿舍路上还梳理一遍今日所学。自己一天学八小时,掐头去尾,看书时还在打哈欠。
到后来,别人越学越轻松,你越学越痛苦。明明一天可以完成的任务,你拖成两天;明明你基础一般,却洋洋自得,那都不是事儿。
思想上的放松,带来的是行动上的放纵。一开始就告诉自己差不多的人,最后往往差很多。那些呈指数增长的差距,到后来短时间内你再难以赶上。
有的人一直给自己的能力做增量,而有的人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存量。一进一退之间,一升一降之时,一松一紧之隔,差别与日俱增。
3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当你觉得生活很苦,自己很挫败,想要放弃的时候,它又会不经意间雨过天晴,让你继续相信。
这看起来好像是时来运转,其实是你之前不经意间多做的那一点点带来的转机。从一开始就得过且过的人,结局毫无悬念。而苦苦坚持、尽心尽力的人,也许依然可能会被生活欺骗,但至少不会输得那么快。
太多事情,我们付出一分,就希望有十分的回报,没有回报,就不再付出。害怕多一点努力都是浪费,害怕多做一点就是吃亏,于是,你越做越少,生活对你也越来越差。
接下来,你就开始安慰自己顺其自然,知足常乐。可是,顺其自然应该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也许你觉得一天学习十个小时就是极限,可是很多人已经天天如此。优秀的人对自己要求高,于是,优秀成了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天赋、智商的差异,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远大于那些不可多得的差异。有的时候,我们过于放大了外界的干扰,而忽视了自己的力量。
你不用多拼命,但是,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小范围内的高手。
4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一个人必须要有一项能力是超越自己周围人的,只要有这项能力,他就是有才华的。
这个能力可以是,做菜最好吃,文章写得最好,英语讲得最流利,电脑操作最熟练。大到炒股投资,小到看书写字,你应该有一项区别于别人的能力。这是别人识别你的标签,也是你身上的闪光点。
做到比十个人强,是厉害;比一百个人强,是优秀;比一千个人强,是卓越。这个强,是指在现有圈子的平面比较,而不是立体比较。如果一个搞学术的博士去跟企业家比谁挣钱多,这是无意义的,因为压根儿不在一个圈子;如果一个20岁的小伙子,去跟40岁大叔比社会地位,这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压根儿不在一个层级。
所以,最好的成长与超越,其实是认清自己,找准定位,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一步步精进,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思考,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和正向反馈。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林中遇到老虎,于是撒腿就跑,其中一个人问,反正也跑不过老虎,为什么还那么拼命跑。
那个人说,我不用跑得比老虎快,我只用跑得比你快就好。
其实,很多事根本不用拼命,只用比周围人多尽力一点点。你会发现,日积一步,你已经比很多人走得远,走得快!
来源:欣所向之(ID:xinsuoxiangzhi)| 作者:欣所向之,“怀左同学”专栏作者,90后姑娘,情报学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