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格言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名人名言  www.lizhi.com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b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