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乡愁弥漫的期待

  文/鲁先圣

  只要到了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旧迎新,她给人们更多的是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因为,千百年以来的中华文明,是以漫长的农耕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大自然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分为春夏秋冬,人们的生产也是春种夏养秋收冬藏,生活的节律与生产的节律一致,上一个周期过去,下个周期开始。而春节,正处在两个周期的中间临界点上,是前一个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个周期的开始,因此,她就担当了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使命。

  一个自然和生命的周期结束了,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的人,过去了的都已经无法挽回,大家又重新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同时,也可以认为,特别是对于上一个周期中失败的人,生活又给了他重整河山、重新再来的机会。而对于成功的人来说,也是再上新台阶的起点。

  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间概念上的日子,由于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她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也就截然不同了。在数千年历史中,她被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和不断强化,并通过大量密集的民俗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构筑起理想主义的万千图腾。

  在这样的一个日子,所有的人都在想,不管将离我们而去的这一个周期,有多少成功、喜悦、欢乐、幸运、失败、遗憾、失算和痛苦,此刻都已经跑到身后,我们与别人一样重新面对着新的一个周期。过去的一年是已知的、既定的、不可更改的;新来的一年是未知的、全新的、可以把握的。

  所以,人们自觉地遵守着种种的禁忌。忌哭,忌摔碎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其实是希望过去的不幸与烦恼不要在下一年出现。人们因此用门神、钟馗、鞭炮、压岁(祟)钱等等方式辟邪;用福字、春联、烟花、灯笼、财神、蝙蝠、八仙、金鱼、石榴等等期盼新年里一切如愿。

  而对于那些身在异乡或者身在异国的游子,春节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思乡情节,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春节,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然后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30多年了,时间的长度早已经超过乡村。但是,每当春节临近了,自己却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去。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的匆忙忘记了哪一件。即使这几年,我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我依然坚持着回故乡过节的习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故乡的春节,才真正有那种浓浓的年味。

  在城市生活3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春节。第一个春节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春节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挑选过春节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春节到了,有年味了。

  乡村里的节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俗称祭灶,也称为“小年”,就是要在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把房子打扫干净,拜祭灶王爷。灶王爷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除夕的下午是贴春联的时刻,家家户户张红贴彩,挂红灯笼。过去,春联大都是村里会书法的人写的,那样的人被称为乡村书法家。自己买了红纸和笔墨,送到乡村书法家的家里,到了除夕日去取。因为都是亲属或者近邻,人家不会收费,都是义务劳动。这样的书法家,每个村子里都有,他们往往因为会一手书法而在村里备受尊敬。我的叔叔就是村里的书法家,一到腊月,村里人家送来的红纸就多得放不下,都是来请写春联的。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节日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春节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春节的日子了。

  人们常常说“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我们与所有人一样每天迎接灿烂的黎明。”这句话放在春节这样的时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春节到了,乡愁弥漫,但更浓的是殷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