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到才是准时,准时就是迟到

  文/燕子坞主人

  【一】

  有年中秋节前夕,陪一位老前辈宴客,两位客人都是他曾经的学生。我们到的时候,其中一位已在等着,不到四十岁已有亿万家产,对老师非常恭敬。聊了半个多小时,另一位才匆匆赶来。福州的中秋时节,天气还是很热的,所以他赶得一身汗,坐下来一边揩一边说:“老师,我知道你年纪大,胃不好,吃月饼不消化,所以特意给你带了盒坦洋功夫茶,很养胃的!”

  现场一阵尴尬,先来那位更是脸都红了,因为他送的正是“不消化”的月饼……

  迟到那位四十好几还只是小主管,从那天的情形看,真是一点都不奇怪:缺乏“常识”,连中秋别人多半会送月饼,竟然都没事先考虑到;缺乏观察力,如果擦汗之余能多瞄两眼现场,也不会无视那么一大盒月饼。所以结果就是,明明他的礼物更用心,却输了人情。

  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修正的,但他那天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逆转一切:比所有人都早到。如果他第一个到,看着别人提着一盒月饼,还会那么冒失吗?不仅不会,而且有时间细斟慢酌,把话说得很得体。

  【二】

  对于饭局、喝咖啡之类的应酬,我本也是习惯性迟到症的重病号,总觉得吃喝这等事不值得认真,老早在那等吃,岂不露了吃货的本相?但见证了那次“中秋坦洋功夫茶惨案”后,我决心改变。而随着“比所有人都早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好处一:可以从容地去化妆间照照镜子。

  老年间唱戏的最看重“碰头好”,出场一亮相就要赢得满堂彩,但要是装扮上出了些许差池,还没开唱观众就喝倒彩,整场戏就算砸了。在社交场上,每个人都是演员,在登场前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形象不出纰漏——不然你自以为貌比潘安,坐那顾盼自雄,其实一撮头发竖得像天线宝宝,还不把别人憋出内伤?

  如果地点是在包厢,那你还有机会先拐去化妆间“对镜贴花黄”。但如果是在开放的空间,一上来就要打照面,那迟到的你往往就没有了确认形象的机会。即便马上去化妆间,你的囧样也已被对方尽收眼底。有些妹子在家精心装扮,却就此功亏一篑,谁说早到不是最好的补妆?

  好处二:可以从容地熟悉“战场”。

  几年前,好友的生意刚刚起步,手头并不宽裕。有天晚上九点多,他突然约我夜宵,而且是在一家颇高档的餐厅。原来他刚和一个重要客户约了明天的午餐,对方定在这里,可他从没来过,所以要赶来熟悉一下环境和菜单。“要是明天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就算人家不低看一等,自己也没自信,生意还怎么谈?呃——”他才吃过晚饭,还是打着饱嗝试了几道菜,又问了侍应生几个古怪的菜名,在餐厅里走了一遍。那天我就断定,他的生意肯定能成。

  他让我想起《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李寻欢提前两天勘察战场,“身形飞掠,如秋雁回空,在每根枯枝上都点了点”,连枯枝都要防备上官金虹做手脚。因为“胜负在这段时候里就已决定。

  社交场何尝不是战场?不需要你“秋雁回空”,也不需要提前两天,只要提前二十分钟,到现场走走看看,就能为自己赢得很多优势。尤其是高档场所,常有些逼格奇特的器具和规矩,第一次去的人就算不出糗,心里也难免忐忑,做出各种呆萌的表现。而早到的你完全可以放肆你的好奇,或看或问,了解一下怎么吃怎么用,到时你手法娴熟若此地常客,穿堂过户如在家闲逛,对方哪敢轻视?

  好处三:可以从容地掌握心理优势。

  社交场上拼的是气场。如果你不是有钱有势,又不是高大威猛,那气场真的需要很多细节去累积,而早到是很重要的一环。

  心理学家说,先到中立场地的一方,更能获得主场的感觉。因为每个人对陌生环境都有不安全感,但只要待上二十分钟,新环境就能变成“老地方”。当对方姗姗来迟,他左顾右盼,你神态自若,气场上就得了一分。

  如果需要你点菜,而你看菜单像做阅读理解题,来回翻几遍还拿不定主意,会给人优柔寡断的印象。但如果你能提前把“阅读理解题”做了,点菜时侍应生递上菜单,你一摆手,干净利索报出几个菜名,顿时有一道VIP的光环点亮你精明干练的形象,气场上又得了一分。

  如果当天是一个陌生的圈子,而你偏偏又是一个“人多时候最沉默”的人,那你只有早到才有机会和每个人都寒暄几句,以便尽快融入。如果有大人物在场,那你更应该早到,这样才有机会坐到他身边——这不仅能让大人物记住你,还能让其他人重视你,因为有种心理效应叫做“狐假虎威”。

  更重要的是,早到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的礼貌,胜过千言万语的恭维。

  【三】

  三大好处的关键词是“从容”。在你人微言轻的阶段,早到才能从容,迟到就会慌乱,慌乱就会出错,就像“中秋坦洋功夫茶惨案”里的那位大叔。兵法云“以逸待劳”。“逸”从何来?是提前行动和一路急行,赢来临阵时的从容。

  早到最好在二十分钟。少于这个时间,三大好处里的许多事项不能从容完成。多于这个时间,气势也会减弱,岂不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则竭”?早到不妨留下“证据”,比如先点一杯饮料或是一份小碟,对方看见空掉的杯碟就自然明白。这样,你的诚意和他的歉意,会在后面的交谈中产生微妙的效应。

  有早到二十分钟的觉悟,才能确保准时。很多次到了时间,却听电话里说:“我已经到楼下了,在找地方停车。”然后过了十几分钟才露面。虽然你一脸“老子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但对方已经默默给了你“这家伙真没时间观念”的差评。那些算准了时间出门的人,一心想的是让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却没有考虑对方的时间效益,而最好的尊重,就是尊重对方的时间。

  如果是登门做客,早到却不合适。因为他可能还在整理房间,可能还穿着背心短裤,你的早到会让他手足无措,比迟到还失礼。但你可以提早到达附近,整理妆容、凝神养气,在时间恰好时,优雅地按下门铃。

  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为什么高端人士还戴腕表?目的之一就是标榜自己的守时,而守时意味着守信。有些保险业务员也会迟到,真是难以理解的事:时间就是生命,你连客户的生命都不重视,别人怎敢放心地托付你?

  不得已迟到了,打电话跟对方说:“再过十分钟就到!”结果快半小时才来(更可恶的一种,说是“在路上了”,结果是在他家门口的路上)。这样的“迟到の二连击”,只会加倍对方的不满。很多人误以为,把等待时间说得越短,越能安慰对方的情绪,这实在是很大的误区。(www.lizhi.com)既然迟到了,不如迟得痛快些:告诉对方还需要半小时,如果你二十五分钟赶到,对方反而有惊喜,并感受到你风尘仆仆的不易,重拾对你的信任。

  每个人都尝过等待的滋味,懂得早到的人,无非是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社交应酬应该早到,何况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看过一位明星推销员的文章,说他第一天上班时,与客户约好星期一上午九点见面,而他自己提早半小时就到了。客户问他为什么这么早,他说:“我一家人每星期七天都要吃饭,可是我只工作五天。我已迟了两天,当然要努力!”

  说起来,打卡机是老板的储钱罐。有人统计,一家一百人的公司,每次迟到扣二十,老板平均每天就能收回四五百(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算是给老板找了一份月薪过万的兼职)。月薪三千的你,何必用一次次迟到,为老板捐零花钱?

  更重要的是姿态:早到意味着勤奋,迟到意味着懈怠。当我早到办公室,见到有下属已在座位上开好电脑,都会刮目相看——尤其是前一晚有部门活动或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依然早到的人,让我由衷觉得他值得信赖。而迟到的你狼奔豕突、披头散发,遭主管白眼不说,与你合作的同事也要侧目——除非你无足轻重,否则你作为团队的一环,别人难免因你延缓了工作,在时间上为你的迟到买单。

  写完这篇文的早晨,大雨倾盆。所幸我每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特意比平时早起,提前45分钟出门,轻松拦到了计程车。到了上班时间,我已经泡了第二回茶,完成了手头一件小事,而办公区里依然一大片空位,朋-友-圈里则是各种“堵车”“迟到了”。不禁为自己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