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奋斗了十八年,何必急着跟人家喝咖啡?

  文/陶瓷兔子

  1

  大学新生开学的那个月,我在公号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我觉得自己好可悲,爸妈临走时留给我几千元报一个日语培训班,可是我没忍住,给自己买了一个iPhone,剩下的钱现在连买日语书都不够了。”

  他说,“我宿舍的同学家庭条件都特别好,看着他们iPhone、ipad、macbook的标配,说不羡慕是假的,可是我手头的钱就勉强能买一个手机。忽然想起人家常说的那句话,‘你奋斗了十八年,才能跟别人一起喝杯咖啡’,感觉特别绝望。起点差得太远,或许我这一辈子也赶不上了吧。”

  我想了想,回复他,“你抛开虚荣心,先去想一个问题,是这个日语培训班能让你增值呢,还是这部新手机能让你增值?如果你可以从这部手机上获取到之前无法接触的新信息或者机会,那用钱去买手机也未尝不可。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看哪种选择最能让你受益罢了。”

  你前十八年的奋斗只决定了你有没有跟他们一起喝咖啡的机会,但现在你要考虑的是,自己是不是只满足于跟他们喝杯咖啡而已。

  他沉默了半天,回复我,“那我还是去把手机退掉吧。等我上完培训班自己去带家教,一两年下来,应该也差不多能买一部iphone了。”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留言。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如此好面子。后来慢慢发现,可能并不仅仅是虚荣而已。

  那些孩子们,不是仅仅“想要一点好东西”而已,而是想去证明“即使我的起点低,但我现在也跟你差不多”。

  当一个人还不能够用能力来证明自己时,就很容易选择用行头和装扮来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等。以为跟那些家境良好的同学们用着同样的东西、出入同样的场所,就可以跨越家庭背景的差异,做个“看上去跟你一样”的人。

  2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朋友叫小M,从上大学开始就不停地做各种兼职。她每个月赚的打工费,大概是两千元。

  她是个很爱美的姑娘,几乎将全部的钱都用来买名牌的衣服和化妆品。期末考试完,我们一起吃饭,小M特别激动地说,“我家里虽然穷,可是我现在跟那些家里有钱的女孩儿没有什么区别。我现在吃穿用的,几乎都跟宿舍里那个富二代一样。”

  到了大二的下半学期,有天小M来找我,脸色阴沉地说起宿舍里那个富二代女孩,“你知道那个谁谁谁吗?她被选上去做洽谈会的陪同翻译了,时薪200。”

  时薪200啊!而她每周带四节课,每一天都要在公交车上折腾四五个小时,带一节课的价格,是80元。

  之后,我们都越来越忙,临近毕业才听到其他人提起,说她找工作并不顺利。吃散伙饭的时候终于遇到她,远远地坐在角落里,带着一脸的愤懑和不甘心。

  吃完饭,我们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聊天,她终于还是忍不住,一边哭一边问我:“我比他们认真,比他们拼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拼了四年,到头来还是比别人差了一大截。”

  她从大一开始就能每个月挣到两千块,可是到了大四,当别人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的时候,她还是那么两千块。

  可那些一个又一个的两千块被她穿在身上、涂在脸上、挽在胳膊上,却从来没有真正地投资过自己。

  她什么证书都没有,没有漂亮的成绩单,没有去任何一家企业实习的经历。像是一个昂贵的空盒子,在毕业季的狂风袭来之前,早早地就被吹得没了踪影。

  我很想问问她有没有后悔过,但最终对着她的泪眼,还是没问出口。

  3

  那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的差异,可能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家境或是勤奋与否造成的。最重要的是,你会如何看待“投资自己”这件事。

  我们都想要一点好东西,更高档的服饰与化妆品,更新式的手机和电脑,这无可厚非。但你是否知道,真正的富有往往不在于你拥有着什么,而在于你能创造什么。

  你会武装好自己的面子,还是尽力充填自己的里子?而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在时光的推移中塑造你。

  看到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找机会合作,最大限度地投资自己,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阔眼界,学会更多的技能,可以更灵活地对待曾经束手无策的难题——这才是给你底气,也给你自由的过程。

  你值得一切好东西,但或许现在还不是时候。你都已经奋斗了十八年,何必急着跟别人一起喝咖啡呢?

  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停,也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