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生:坚韧的本能铸就不屈的人生

  从逃学戏耍经常受到老师惩罚的淘气孩子,到酷爱学习的师范才子;从因家境贫寒而与高中失之交臂的中等师范毕业生,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从山沟里的“复式班”的穷孩子,到从新东方一个最普通的兼职教师,再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也成了陈向东2005年被哈佛商学院录取的原因之一。

  IBM创始人沃森曾说过,“当面临重大打击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萎靡不振,完全垮掉;第二种选择是勉强恢复到正常状态;第三种选择是把挫折看成是上帝所赐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力创奇迹。”陈向东说自己属于第三种,是那种有了目标就不放弃,越挫越勇的类型。

  新安痛

  知道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在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那是陈向东家乡土地。家乡给了他贫穷但快乐的童年,也让他饱尝了从渴望到绝望的无助。痛并不是因为贫困的生活,而是因为总共有三次眼看着“上大学”的梦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陈向东所在的新安县当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爸爸是“老三届”,在村办小学当老师,靠微薄的收入吃力地养活着这个五口之家。在陈向东的记忆里,妈妈总是晚上6、7点钟的时候抱着弟弟,牵着他,带着姐姐,走过15里山路去姥姥家。吃过一顿饭,再走3个小时山路回来。小向东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晚,那么辛苦地去姥姥家。去了也不多呆几天。后来才知道,就是当时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去姥姥家可以吃顿饭,姥姥还能趁天黑偷偷塞给妈妈一些粮食。怕家里的几个舅舅看见,其实姥姥家的口粮也不富余。

  没有上成大学的父亲,在陈向东很小时候就教导他,惟一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是考大学,翻越贫瘠的山梁。打小,考上大学成了陈向东最伟大的和最终的目标——那是生活和父亲教给他改变生活的路径。

  陈向东很聪明,学习成绩总是班里第一。自信考上高中没有问题的他,常常“恃才放旷”——中考前一个月还在逃学。因为个子小,坐在第一排的他,总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跑到山上的大石头上睡大觉。有一次,居然是被老师叫醒的。但很快的,这种快乐的日子随着中考的结束而消失——因为家境贫寒,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被重点高中小龄生考试提前录取。父亲把陈向东的志愿悄悄地改成了师范。不能上高中,就意味着可能没有机会再上大学了。陈向东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挫败的伤痛。这第一次的打击让他开始沉默,那个顽皮的孩童不见了。

  1985年,陈向东到了洛阳第一师范学校,陈向东抓住一切可以上大学的机会。入学时候,校长公布的一个消息,给了他一株救命稻草。“只要在校期间每年学习成绩名列第一就能在毕业时候保送上大学”,校长这句话成了陈向东在师范学校前进的最大动力。开学之初,学校举办一个数学竞赛,获得第一名者可以得到20元的奖金。于是,陈向东“一夜暴富”。拿着得来的20元钱,他买了身新毛衣毛裤,换掉了被各种颜色接长的棉衣棉裤。他还办了份校内杂志《物理苑丛》,自己写主编的话、组织同学采编、油印。还组织同学到河边的核桃林里大谈人生。当他以每年第一的成绩完成3年学业的时候,该年文化课第一名保送上大学的制度被取消。“那年我17岁,又一次跟自己的大学梦想擦肩而过。接着我就上班了,到县里一个中学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上大学受到了两次挫败后,怎么办?放弃吗?陈向东当然不甘心,教书一年之后,他报考了河南教育学院,谁知道被人举报说不合政策要求——当时师范学校需毕业后工作3年以上才可以报考——于是陈向东接受了第三次打击,“被打回原形”的他,回到县中学,教了三年书才圆了进入河南教育学院的梦。在那里求学期间,找陈向东说容易也不容易,要么在图书馆,要么就不知道躲到哪里读书去了。紧接着,又考进郑州大学的陈向东发现,人的梦想从来就是贪婪的。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上大学,现在大学梦想实现了,自己渴望的却是全中国最好的文科院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而最后,他获得了人大经济学博士学位。

  陈向东说,自己要感谢这几年所受的挫折。如果不是这样,不会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而我们说,如果不是坚持执着的精神,他是走不到这么远的,甚至走到哈佛商学院。

  新东方之惑

  1999年,北京新东方学校因为雅思、英语四六级、新概念、托福、GRE培训名噪京城。当时想出国留学的人都到这里来,而此时的陈向东还仅限于听说过新东方这个名字而已。

  当时陈向东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在准备出国,他自己也在犹豫,就问同学都在上什么培训班,没想到同学们的回答竟然都是新东方。“挺神奇的。这是个什么地方啊,怎么吸引那么多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就这样,他从同学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新东方的故事。一天,同学对他说:“陈向东,你去新东方行,你口才好,可以当老师。”正是这句话使陈向东接下来的人生跟新东方写在了一起。

  当时,恰逢新东方正在招老师,而且工资待遇也很高,所以陈向东决定去试试。就这样,他直接跑去找时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此时俞敏洪正准备上飞机去加拿大,由于时间仓促,陈向东到新东方的愿望只能暂时搁置,但是俞敏洪言谈中流露出的真诚,更坚定了他到新东方的决心。俞敏洪从国外回来后,陈向东再次去见他。那是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俞敏洪从书桌里拿出一本GRE的书,指着其中的一道题说:“你给我讲吧!”出色的演讲使陈向东从此成为新东方的老师。

  新东方的三尺讲台是个“造星”的“T台”,陈向东很快成为了明星教师,教书不到半年就出了《GREGMATLSAT逻辑推理》。短时间内,陈向东怎么可以大放异彩?当然还是陈向东惯常地努力,在“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条下,陈向东从来都认真且执著地对待每件事情:为了准备两小时的课程,他甚至要花十几天的时间准备课和琢磨。别以为陈向东在俞敏洪面前讲的那小段GRE课程是他凭借“好口才”临时发挥。实际在他决定“来新东方看看”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各种发言。他曾经背过长达三个小时的讲稿。

  武汉速度

  继2000年新东方教育集团在上海、广州这两个特大城市开办新东方学校后,又想将其“触角”延伸到更多的省级大城市。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被新东方瞧上了。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是华中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从市场优势来讲,武汉当时没有比较具规模的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看准这个有力时机,决定抢先占领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培训市场。

  2002年,陈向东被俞敏洪相中去武汉筹建武汉新东方学校。半年之内,员工从0发展到300,校园建设、招生数量创新东方历史最高。筹建武汉新东方的时候,他一周的日程表是这样的:周二飞武汉,周五回北京,处理总裁助理的相关事务;周六、日讲授GER逻辑课。在北京,他是超人教师,课程最多的时候,要讲7个班的课,一天共讲10个小时,连续讲20天。而到武汉,他又成了包工头,出差回来,无论多晚都要赶回工地看看。招生工作全面开始的时候,他更陷入了忙碌的状态:“当时总在半夜醒来,脑子里想着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一张表,能有20多项。”(www.lizhi.com)他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武汉新东方的员工私下给校长的绰号是“铁人”,“人生贵在专注,只要你投入地做一个事情。眼睛里,脑子里都是这个事。坚持到底,就能成功。”这是铁人的心里话。

  现在,“武汉速度”成了大家开拓其它城市市场的标杆。

  武汉市场的开拓对陈向东来说,不是“建功立业”这样简单。因为独立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陈向东比以前更能理解新东方学校的精神实质。只要有目标,并执著地向它奋斗、热战,每个人都会做得更精彩。

  2003年9月,陈向东被调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部,担任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全面负责集团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广以及公共关系工作。那年,陈向东的女儿出生。虽然回到北京,他却还是没有时间照顾家,老婆说他把家当旅馆。女儿在两岁前是不让爸爸抱的,因为不认识爸爸。一次跟爱人带孩子逛商场,爱人临时走开了一下,怀里的女儿却因为找不到妈妈而放声大哭,全然不顾抱着自己的爸爸,抱孩子在手里,却感觉离孩子好远。

  从1988年开始投入教育领域的工作到现在,陈向东在教育行业的打拼已经有了18个年头。特别是在新东方的近七年里,专注、坚忍、坚韧的陈向东多了更多的大气与成熟。现在,陈向东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整合资源,使得工作效率最大化,并构建一种真正全新的文化。“我相信伟大的企业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伟大的企业绝对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由那些迫切地渴望成功的人辛苦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