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
《爸爸去哪儿》是国内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神剧,当然也再次符合“能火就一定不是原创”的特点——有关这一结论,大家可以从06年的《赢在中国》,去年的《中国好声音》以及今年年初的《我是歌手》等等节目获得证明。不过,这并非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父母,具体是80后这批新上任的喜忧参半、骄傲自卑的父母。
不知不觉,“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这句老话已经在80后的耳边,漫不经心地絮叨了多年。如今,总算通过升级为父母而成为更赤裸裸的事实了。
然而,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昨天我们才离开高中,挥别家长,奔赴大学,穿着里面是耐克外面是阿迪logo的衣服去当志愿者,吃着雪糕穿着裤衩倚靠在烈日下的阳台上看姑娘或被姑娘看……今天,我们便已经告别校园的课堂和饭堂多年,也早已记不得大学第一天进校门时,曾让你驻足心动过的那个姑娘的如花容颜。
仿佛昨天我们还在纠结毕业那天是否要一起失恋,打着爱的幌子蜗居于鱼龙混杂的城中村,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鬼,游走于珍爱百合网叫嚣着“非诚勿扰”……如今,在经过多年现实的洗礼后,我们发现真正的爱情已经成了这个世上最奢侈的消费品——不管你曾经是否消费过。
过去种种,再怎么鲜活如新,也像是放进冰箱里的牛奶,经不起时间的催化,如今我赫然发现:当年的这位班花已是后妈,那位班草已为人父,跟老友电话里聊的话题总是三句离不开“人造人”,前女友的微信圈里发布了十条消息有八条与宝宝有关的,剩下的两条是对国家开放2胎的新闻转发……历史的潮流已经把80后推向了舞台的幕前,孩子的问题也将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演好这个即便我们不想演的角色。
不可否认,对于父母而言,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孩子的健康——这一点在我两个好友身上有着刻骨铭心的感触:好友A是个汉子,其爱人不幸流产。好友B则是位女性,怀孕期间查出有隐患,被迫人工流产。前者是我最好的朋友,流产的诱因是怀孕期间两小口子吵架,脾气上来了借酒消愁,结果伤了身子——最让人无语的是,其老婆还是位护士,本就是专业人士,却犯了最业余的错误。
至于后者,则是我高中时候的一个女性好友。距上次撕心裂肺已经过了两年,如今迫切地想再要孩子,可老公却死活不愿意,也不知是因为心里有阴影还是怎么的,一直往后拖,拖到如今两小口都跨三而去,反倒是不急了。
如果说以上撕心裂肺的痛只是短暂的,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冲淡。那么还有一种痛则更为持久,更需要勇气去克服——即便是世上和史上最乐观的父母。
《爸爸爱喜禾》是作家蔡春猪写给自己自闭症儿子的一本书,文字间的幽默乐观,让人感觉到愉悦之余还有一种莫大的心酸,比如这一段:“一开始喜禾的爷爷妄想说服我,每次打电话,都能举出例子说某某的孩子如何后来没事,某某的孩子如何后来也好了……他都七十岁的老人了,走村串户采集资料的时候别累着了。”类似风格的文字,书中几乎通篇都是,大家如果觉得符合口味,我强烈建议大家可以买来阅读。
话说回来,当今的医学科技,已经基本确保孩子在出生之前的生理健康了(毕竟自闭症的概率比中福利彩票的概率还低),至于孩子出生之后,心理层面的健康则难说。前不久还看到一则震惊社会的新闻,一个10多岁的姑娘在电梯里疯狂摔打邻居女婴。难以想象,这个姑娘到底藏着什么恶毒的内心,才会有如此强悍而惊艳的表现。
“想象力和善良”是韩寒对女儿韩小野的要求。这一点,在最近的《南都娱乐周刊》对韩寒的专访中有提到。其实“善良”没什么好说的,正如“责任”一样,是男人即便是男娘所必须的品质——遗憾的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也正如男人逐渐失去了责任一样,善良对很多姑娘来言,也成了一种奢侈品。
至于想象力,相信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有些陌生,原因什么,大家都受过义务教育,非常清楚。前不久,我在电视看远古人类的起源,说到人类的祖先海德堡人(迄今为止在欧洲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说那时候的人跟现在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知道亲友离世很伤心,团结一致抗外敌等等,唯一的区别就是想象力,海德堡人在想象力这个维度上还有待提高,以成为真正的现代人。
话说回来,如果我将来也有一个女儿,我对她肯定也会有所期望:比如说懂得打扮,不管是外表还是内心;又比如说智商ok,不需要像居里夫人一样聪明,但起码聪明到懂得保护自己。
晴晴是我的侄女,长得眉清目秀,人见人爱,外号“萌太晴”.自年中降临人世以来,已经欢快而茁壮地生长到了半岁,性格也逐渐开始明朗,爱笑爱闹爱撒娇,浑然有十八年后做女神的决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老哥的脾气日益焦躁,易怒,跟月经期间的妇女同胞(没有半点歧视女性的意思)一样:大到换房子被骗了几千元中介费而暴怒,小到出入小区忘了带门卡而发狂。当然,我不能简单地把侄女的健康成长跟我哥脾气的每况愈下所导致的头发渐稀成正比,但我想这其中有着必然的联系。
退一步来说,万物之间必然都有联系的,不是吗?比如说这一条最新的国策:“单独”可以生二胎了。对某些人而言,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丝毫不亚于突然薪资翻倍。不过对某些即便符合条件的人来说,那就未必了。设想在当下现在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下,有多少人真正有资格生二胎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张大导演。若要引用“穷有穷养,养不起送人养”之说法,恐怕也是很难说服我的。我可不想揭不开锅的时候抱着孩子讲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更不想十几年后某个陌生的壮男冲到我家门口指责我当年为何抛弃之。
记得以前,特别是在上学的时候,价值观正在打基础建设,屏幕里上映的各种影视剧和生活中上演的各类闹剧,让我悲哀地感觉到,孩子这种生物,是一个包袱,也是一种累赘,更是恋爱生活的炸药包——特别是你没有准备之前,因为有了孩子之后,生活就要天翻地覆地改变,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精神层面。
有关这一点,虽然我无法代表其他80后的想法,但我相信目前很多90后一定会有相同的看法,没准感触还会比我强烈一百倍。据统计,在过去的3年里,单单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已经受理了至少4宗90后妈妈杀婴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960万平米的国家之大,到底有多少个市级第一分院?其中又有多少绝望的90后妈妈?
总的来说,未成年少女杀婴或弃婴的案例归结起来有几个共同点:比如说眼光独到地交往了一个不负责的极品男友,又或者是缺乏必要的生理、性常识而且尤其是法律常识。对此,本文的重点不在与谴责,只在于让大家了解。
有一段时间,我们这个社会小流行过丁克家庭——当然这股风潮是从外国刮进来的,洋气得很。在这些丁克家庭的心目中,两人世界重要过三足鼎立和未来的儿女绕膝,正如某个流行的段子所说的,把婴儿比作了僵尸:头发凌乱、牙齿不全、食欲旺盛、攻击性强、走路不稳、衣着脏乱,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不分黑白善恶,晚上让你无法入睡,也都能把其他人变成僵尸……
不老女神周慧敏是没有宝宝的,也不在计划内。我深爱的作家王小波生前也是一个坚定的丁克粉,以至李银河同志现在还是一位孤独而可爱的大妈。此外,国宝级演员葛优也一样,电影里跟舒淇是打得火热,现实中却希望携手而且只携手自己爱妻慢慢到老——从他现在的年纪来看,他已经做到了。如今,这股风潮的当事人已经慢慢上了年纪,他们到底有没有后悔过,大街上看着别人两小口拉着一个小不点的背影是庆幸还是清醒,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很多年前,我们总以为孩子是我们的梦想的绊脚石,成功的包袱,正如现在的90后未来的09后一样,但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家可能才是我们真正的梦想,孩子是梦想成长的助推剂。
正如同光辉岁月里唱的那样,梦想这个东西,最容易背弃,而且以孩子的名义也最冠冕堂皇。可我却衷心的希望,即便有一天,我们因为生活而失去了激情,因为现实失去爱情,但我们内心却不能失去最初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