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
——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
前些时候看到麦可思公布的200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有近60%的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不满意。这个数据是否靠谱我不知道,但这个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并且不在少数。另据一些复读学校提供的数字,每年有相当部分复读生是从大一退学回炉的,他们退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所学专业严重缺乏兴趣。所以现在大家已不像前两年那样,仅对“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问题争论不休,而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高考报志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专业兴趣全面考虑。
平日私下里与朋友们聊天,经常有人问:“你看我家孩子学什么专业好?”一般我都会反问:“孩子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呢?”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再问:“那孩子毕业以后打算怎么发展?”回答仍然是“搞不清楚,还没想过……”我觉得这就不能怪孩子了,是家长的参谋工作没有做好。
去年报志愿前,曾有一个朋友跟我发牢骚,说他们两口子帮孩子挑了十几个好专业,让孩子从中选,可孩子愣说都不喜欢、懒得学。眼看着就要填表了,全家达不成共识,心里非常着急。(励志一生 http://www.517lizhi.com)朋友还非常委屈地说:“孩子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心情,这些专业都是我从网上看到的热门专业!”我从这位朋友的叙述中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一,网络上盛传的“热门专业”是否是孩子感兴趣并适合学的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高校开设的专业缺乏了解,不少家长替孩子选择专业时主要看两条:第一,是否好就业(读研或出国);第二,孩子的分数能否够得上。当然这些考虑的确很有必要,但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让孩子最终去了不喜欢或不适合学的专业,导致孩子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第二,是否就自己推荐的专业与孩子做过深入交流,使其对这些专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临到报志愿时,让孩子面对一张清单,回答喜欢哪个专业不喜欢哪个专业,实在是有些难为孩子,因为没有人能够对不了解的东西坚定地做出选择。目前我国本科专业是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以及“专业”(二级学科)这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其中二级学科涉及几百个个专业。高三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加之缺乏生活阅历,不可能明白这么多专业都是学什么、出来后将要干什么。
第三,做为家长是否真的对孩子的志向、兴趣和爱好了解得很清楚。我周围有朋友几年来一直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基本没有花时间分析过孩子这方面的情况。(励志一生 http://www.517lizhi.com)很多家长快到报志愿时,赶紧找测评机构替孩子做性格测试及专业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用作参考,但绝不能替代自我认知和分析,更不能据此直接决定报什么志愿。况且不少评估报告一般会给出非常宽泛的结论以保证其“准确”,家长拿在手里还是不知如何挑选专业。
北京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在5月中旬,一般大家都在等待下学期的一模成绩(排名)来最终定位学校层次,而专业方向却是可以提前规划的,至少可以利用寒假先帮孩子做个分析:有哪些专业是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可以有条件接受的、又有哪些专业是绝对不想学的……这样真正到了报志愿的时候,就能够较为从容地依据孩子的成绩,在学校、专业和兴趣志向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有一句话忘了是谁说的,我本人一直很认同:在中国,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合力完成,其间孩子负责学习、老师负责教研、家长负责搜集志愿情报,各司其职才能得到满意结果。在高考前最后的这个寒假,学生和老师不用说,一定非常忙碌,那么家长们是否也应抓紧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这份寒假作业呢?
推荐阅读:[俞敏洪给家长的建议] [一个新高三家长的日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517lizhi.com/jiatingjiaoyu/20100127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