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观后感(一)

  ——《板凳妈妈许月华》观后感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不是福利院的正式员工,却自愿成为138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常年需要借助板凳行走,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板凳妈妈’。她叫许月华,湖南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之“板凳妈妈”中的一段介绍,还没看短片,内心就涌起满满的感动。这是一个怎样的特殊妈妈?许月华是湖南湘潭福利院的一名“特殊”护养员,说她特殊是因为她自己本身也是位“被护养”人员,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无情的现实夺走了她的双亲却没有吓倒她,呼啸而过的火车夺走了她的双腿却不能击垮她,悲惨的命运没有压垮这位坚强的女人,残疾的身躯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追求。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护养员。就这样,没有了双腿,只靠双手和两只木板凳来行动的她,在福利院中成了无数名残疾儿童的“板凳妈妈”。37年来,她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这份爱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无言的。

  其中,最令我心生感触的是,板凳妈妈进入福利院,不但努力锻炼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还开始帮助福利院照顾别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别人渐渐习惯了把她当作一个照顾别人的人,忘记了她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板凳妈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也收获了孩子们对她的认同,这样一种心理回报对于一个孤残人士来讲,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都更有积极的意义!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都不影响你去帮助别人,反而,越是身处困境中的人,更应该有帮助别人的意识和行动,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幸福是什么?是健康、快乐、关爱、成就感……但是人生不可能只是美好,幸福其实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更可以处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洁身自好,达到美好境界。而许月华的感人事迹,概括起来就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支撑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力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为了让每个中国人内心强大起来、生活幸福起来,让每个人多感受一些真善美。

  我想,“人民的好儿女”是对我们党员同志最高的评价,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在这些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爱无疆观后感(二)

  ——《我是花下的肥泥土》观后感

  带着一种深深的感动看完了《我是花下的肥泥土》,影片朴实无华的叙事手法,通篇浓浓的乡土气息,生动的展示了邓平寿,一个基层共产党员服务人民,带领虎城镇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邓平寿,一个土生土长的虎城人,将自己的一生都深深扎根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给了虎城的老百姓,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用最真诚最朴实最平凡的方式诠释了党的宗旨,诠释了一个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价值,是所有共产党员的楷模!

  邓平寿给人的感觉他不像一个官,更像是大哥,像兄弟,像朋友,有时又像严厉的老师,甚至像儿子,但就不像个官。他被群众亲切称为“田坎书记”“农民书记”,他和群众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他身上有一种无私的精神,这种精神,凝结于一种深深的爱,对虎城的爱,更是对虎城老百姓的爱。这一种无私的爱,使得他甘愿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献虎城,建设虎城;使得他甘愿屈膝,只为调解村民为修路而产生的矛盾;使得他宁愿放弃几次升迁的机会,只为留在这片他爱的土地上。为官也是一个工作,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为了养家糊口。但在邓平寿的眼里,虎城人民的利益才是第一位,就算是动了手术挨了刀,他依旧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该到了自己贫瘠的家里,接待上门的群众,为他们解决生产难题。他太爱这个养育他的土地,太爱这个土地上的人民了!我也为他对于妻子的那份真挚的爱,对老母亲那份深深的爱而感动!他爱妻子,为了妻子,隐瞒了他的病情,妻子爱他,宴请客人为他多留了一盘好的菜;他爱老母亲,为老母亲洗脚,老母亲心疼他,在他累了时为他摇椅,哼着摇篮曲。这些细节,简单质朴,却是一种大爱,深深的感动我的心。他爱人民,爱家人,爱的那么深沉,但他却忽略了爱惜自己的身体。最终在那个欢庆的时候病倒了……

  邓平寿是虽没有历史伟人那般轰轰烈烈,却在他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事,他是伟大的!他的无私,他的倔脾气,他的怒火,都来自他对乡亲们的爱。只要是有益于乡亲们的事,就算是牺牲他自己,他也愿意!可能他没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可能他不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但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身上有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诠释得太透彻了!

  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缺乏并不是党的理论知识,缺乏的正是邓平寿身上这一股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不畏权势的对人们的爱和忠诚的精神!


  大爱无疆观后感(三)

  ——《留住青山》观后感

  2月27日我校组织部分教师到淄博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留住青山》,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成的电影,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位人民教师执教贫困山区的系列动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振华,为了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面貌,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成才,他舍小家顾大家,济贫助学,把自己生命里的52年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这52年光景里,累计捐款37万元,资助学生5000多名,每一个资助对象后面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仅从数据上就已经让人敬佩不已了。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李振华老师就这样做了一辈子好事,把人们难以做到的事情做了出来。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深深感动了,流淌的眼泪全然不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有多少人对金钱、财富梦寐以求,又有多少人向往奢华的物质享受。(www.lizhi.com)然而,李振华老师却舍弃南京这个大城市的舒服的生活,举家来到了极为贫困、交通极为不便的革命老区,一呆就是52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不怕苦的精神,这是一种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在这52年里,把自己的青春、家庭都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当千里之外的父亲病危的时候,老人是多么期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回家一趟,看自己的儿子一眼,但为了毕业班的孩子们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却没有回家照顾自己的父亲,没有满足父亲的最后愿望,而是劝自己同样面临高考的儿子回家照顾自己的父亲,李振华老师就这样没有在自己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尽一份孝心,自己的儿子的前途也因此而毁掉!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这是做出了何等的牺牲啊!对比自己的工作,我深感愧疚,在李振华老师的身影面前,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当面对羁骜不驯的学生时,李振华老师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管吃管住,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一直把他培养成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人民教师,而对待自己的女儿又是怎样的呢?给别的孩子每人一个铅笔盒,把女儿的铅笔盒也给了学生,女儿是多么希望自己也像别的孩子那样拥有一个心爱的铅笔盒啊!女儿因此竟埋怨了父亲十几年!李振华老师对学生的爱又是何等的深啊!反思我们是怎么对待学生的,同样是爱,但相差甚远!

  我常常问自己,爱,有多长;爱,有多宽;爱,有多深。现在我从李振华老师身上充分感受到了爱的无私,爱的宽广、深远!这就是大爱无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李振华老师为榜样,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学习他对教育事业坚定执着的精神,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