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影评(一)
蒲松龄是个写鬼写妖的高手,他借助想象的翅膀,在虚幻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当然,他是在个人科举屡屡不中,无法跻身封建仕途,目睹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无奈后,于是,编织了一个鬼怪世界。假他们的形象来讽刺社会,针贬时弊,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
电影“倩女幽魂”,它的最早灵感就来自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聂小倩”。
虽然聂小倩和宁采臣来源于蒲松龄的笔下,但在电影中,它只保留人物的名称和形象,而故事情节却展开了疯狂的游离,想象和扩张,演绎和幻化成人妖大战。同时,穿插燕赤霞,宁采臣和聂小倩的爱情,一以贯之,使这部虚幻神奇的影片刚柔相济,恐怖和浪漫交织,正义和邪恶相争,爱情和憎恶并存,以迎合当代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这也反映出当前电影的流行趋势。
小倩依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风情万种,惹得铮铮铁骨的猎妖师燕赤霞对她也产生了无限的爱怜。小倩似乎并无善举,但她以沉鱼落雁的花容之貌就轻易地俘虏了这位“武士”。而外表类似于书生的宁采臣,对小倩也是一见钟情,魂不舍守,影片中有个相同的细节,燕赤霞和宁采臣都将一枚糖果塞进了小倩的樱桃口中。而小倩的回答也如初:“我最喜欢吃糖了。”男欢女爱就似糖一般甜蜜?
小倩的天生丽质就深深低吸引了两位男子。可见,貌美乃是爱情的催化剂。能够让男人为之倾心,甚至赴汤蹈火,做出牺牲也在所不惜。
电影当然都有情节,有情节就必须有矛盾冲突,而情节越离奇,越古怪,越能给观众带来刺激,相应地则越能栓住观众的心,使人欲罢不能。就像《倩女幽魂》,明知它是奇幻剧,情节荒诞,但依然有许多观众去关注和欣赏。通过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人们去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在这部电影中,树精姥姥无非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它千年成精,幻化出兰若寺,聚居了一批妖魔鬼怪。她们花仙狐魅,专吸男人的元气,并且涂炭生灵,致使黑山村生活在妖的阴影之中。而不懂世故的宁采臣为了替黑山村找到水源,误入兰若寺,却戏剧般地结识了小倩,并由此而怜香惜玉。殊不知,小倩处于树精姥姥的掌控之中,加之人和妖之间根本不可能产生结果,但电影却把人妖之间的爱情展示得凄美悲凉。宁采臣并不是第一个触及“螃蟹”的人,早之前,燕赤霞曾与小倩相逢而陷入痴迷,但他最后力促宁采臣与小倩也是与事无补,虽然众人合力,与树精姥姥大战,但最后,小倩还是随着兰若寺的倒塌而香消玉殒。人与妖终究没有共处。
妖,是不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邪恶是存在的。艺术家们为了表达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总喜欢借助虚拟的形象,运用人妖之间的较量,来替代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
电影究其实是娱乐,但时下看电影已经有“贵族化”倾向。豪华的影院,高昂的票价,使电影已经偏离了大众群体,而网络,电视也分离了许多影迷。看电影只是偶尔为之了。
倩女幽魂影评(二)
虽然导演叶伟信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翻拍”,但是以二十几年前徐克电影工作室出品的程小东版的《倩女幽魂》系列的影响力而言,这个“对比”是新版《倩女幽魂》无论如何都越不过去的一个坎儿。当年的《倩女幽魂》系列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并适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影响力巨大。新版在片尾打出“永远怀念张国荣先生”的字幕,并不惜重金买下当年版本的主题曲版权,其实还是具有一定的借助和致敬意味在内。
在这种压力下,叶伟信也深知单纯的照搬只会换来更多的板砖,因为上一个版本的人物形象太过经典,几乎难以复制。对张国荣的怀念和几乎被公认是王祖贤“最好作品”的评价,也无形中使得这一新版《倩女幽魂》的人物形象面临着几乎难以逾越的高峰。实际上,从这一新版的《倩女幽魂》的实际表现来看,最大的问题也恰恰是出在演员身上。刘亦菲饰演的小倩虽然多了几分清纯,但是在冷艳和性感上,都没有当年王祖贤惊艳,甚至在一些内心感情戏和语言表演上,演技有待提高;而余少群版本的宁采臣则几乎与张国荣的版本没有可比性,在角色戏份都遭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更是难以让人认可;就连古天乐版本的燕赤霞而言,如果不是他以之前极少出现的大胡子形象示人给人以新鲜感之外,其实在很多场景上的表演也都带有他一贯的痕迹在内,不如当年的午马版自然洒脱。相对而言,反而倒是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如惠英红的饰演的木姬、徐锦江饰演的村长以及李菁饰演的铁牙等等都有亮点。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旧版本太过深入人心而导致的难以避开的比较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也不一定是新版本的演员稍差,而是因为旧版本的形象太过令人印象深刻而已。
不过,叶伟信的高明之处在于,为了避免主要角色的更多的比较,他将剧本做了较大的改动,完全淡化了程小东版本的乱世背景、将本片完全拍成了一部魔幻色彩极浓的爱情戏。此外,除将老版本中的“人鬼恋”修改为“人妖恋”之外,新版《倩女幽魂》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燕赤霞的戏份,在一定程度上,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和戏份甚至超过了宁采臣,上升到第一主角的位置上。本片剧本出自张炭之手,他和叶伟信深知在新版中即使全力演绎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也终究难逃因“比较”而遭遇诟病的下场,因此这种近乎独辟蹊径的“三角恋”的设计虽然看起来有些狗血,但却恰恰是本片的高明之处。新版本安排了燕赤霞和小倩之间的爱情悲剧,无形中使得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显得肤浅了很多,但却恰恰成功的完成了观众的关注焦点和心理预期的转移。尤其是整部影片中燕赤霞角色的悲情色彩无形中使得本片给了观众一个新的故事和观影感受:身为一个“捉妖师”竟然爱上妖怪,无奈之下选择让对方忘掉记忆而自己在多年中沉迷于对于旧人的怀念不能自拔,一次次遭遇旧人却得不到对方的丝毫回应,甚至以敌意相对等等,都让观众对于这个角色寄予无限同情和怜惜。到了结局部分,本片编导更是安排了一场壮烈的“为爱牺牲”的戏份,将燕赤霞这一角色的悲情色彩彻底放大,煽情功能极强,无形中也使得本片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于程小东版本的依赖和对比,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并能获得相当程度的认可。就这一点而言,叶伟信成功的实现了对于旧作的突破,找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这一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旧作故事的窠巢,虽然演员发挥难以与旧作比肩,可是在剧情上,却有着自己独有的曲折和动人之处。
此外,客观而言,由于近些年电影技术的进步,新版《倩女幽魂》在画面以及动作设计、特效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改进,也就是说,变得更“好看”了。据称本片耗巨资打造了1200个CG镜头,使得本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港产“鬼片”,而是带有浓厚西方魔幻色彩。除了在画面方面运用了更多中西结合的布景和场景之外,在一些具体的角色和道具上,也增加了许多“洋气”。原本的“道士”升级为“捉妖师”,甚至有几分日系神幻漫画的影子,而捉妖师们的武器也不再是宝剑、神符、圣水等等这么简单,而是上升到神弩、神兵等等“高级工具”,这些工具以及妖精被杀死时的“灰飞烟灭”的场景明显是吸收了西方电影如《范?海辛》等大战吸血鬼之类影片的设计,虽然对于港产传统的鬼片而言是一个异数,但是却无形中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本片值得肯定的还有动作设计,尤其是在村中和兰若寺两场大战,视觉效果颇具冲击力。
不过,影片虽然在视觉效果上下足了功夫,但在感情戏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尤其是开场不久关于小倩与宁采臣与燕赤霞的所谓“爱情”,都是因为区区的一块“糖果”而起,让人无语。不过联系到本片的编剧张炭在《无极》中能将一块馒头都发展成十几年恋情的做法,让人对于他善于利用小物品来表现爱情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过去港片里一贯对于爱情表达肤浅的一个延续而已。此外,导演叶伟信可能是想出于缓解影片过于紧张的气氛,在影片中安插了多处笑料,如燕赤霞被吊起时小倩声称“这样很可爱”和燕赤霞祝愿宁采臣“英年早逝”等等,貌似可笑,其实反倒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尤其是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氛围难以一致。这也是港片中一贯的做法,可惜在这部带有悲情和节奏紧张的影片中显得多余。不过,整体而言,这部影片在故事、画面以及特效方面都值得称道,尤其是故事的设定值得肯定。重要的是,这种对于经典作品难以复制的突破,体现了影片编导的才华和努力,也为以后对于经典作品的翻拍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倩女幽魂影评(三)
公选课上是我第一次看1987版《倩女幽魂》,没有所谓的怀旧情绪,但是仍然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一声“好”!虽然没有如今的高科技从旁协助,但是87版的《倩女幽魂》却丝毫不逊色。《倩女幽魂》这部经典影片流露出的从容自然的创作态度,是如今很多主题直白、情节拼凑、粗制滥造的快餐式电影所欠缺的。而这部影片的演员也把角色变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女主角聂小倩是一个美丽善良又坚强不屈、敢为爱情而奋斗的女鬼,虽然在前几次遇到宁采臣的时候想要吸食他的精元,但是在慢慢的爱上了宁采臣却不愿意伤害他,甚至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为了避免姥姥发现藏身在浴缸里的宁采臣她多次对姥姥撒谎,在影片最后,宁采臣差点被黑山老妖杀害,她也是奋不顾身地营救宁采臣。而聂小倩的衣着打扮也有很大的讲究,刚开始的一袭白衣,表现了她单纯懵懂的心态,但是随着她对宁采臣感情的不断加深,她的衣着的颜色也逐渐加深,直到最后变成了鲜艳的大红色,这也体现了影片拍摄的细致性。
影片的男主角宁采臣不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他天真,迂腐,甚至呆头呆脑的。但是他也有勇敢的一面。当他得知他所爱的聂小倩是一个女鬼的时候他并没有嫌弃聂小倩,而是想方设法来救出聂小倩,帮助她转世投胎,尽管为此他差点送了性命,但他仍然义无反顾。采臣是积极的,他的性格决定他的淡薄名利,他的梦想也是天真而简单,就是和心爱的人长相私守。他去考科举也是为了得到爱情,当他觉得自己就算赢得了科举也会失去小倩的时候他又放弃了科举。他与传统的那些重名利的书生的不同就在于此。
影片中的燕赤霞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侠义之士,但是不同于那些浅薄无知的道士,对于聂小倩,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诛杀,反而竭尽全力地帮助宁采臣来解救聂小倩。
徐克电影多走浪漫主义风格。在1987年版《倩女幽魂》的开场,暗蓝色的影片基调中,残破的兰若寺被淡淡的雾气所笼罩,呜咽的箫声夹杂着呼啸的风声,席卷着石径上的落叶;接着画面转换到古寺内挑灯夜读的书生,这时门被风吹开,轻纱飞扬,一身白衣的王祖贤轻舒长袖、翩翩起舞,美艳无比。当书生情难自禁的与女子亲热时,镜头从树林外飞快的迫近,铃音乱颤,闪电微闪,预示着危险的到来。接着,伴随着书生的惨叫,火红的帷幔铺展开来,出现“倩女幽魂”的片名。奇异的妖魔世界,凄美的女鬼形象,极赋浪漫主义色彩的氛围。
而且《倩女幽魂》一片一反过去鬼片中鬼哭狼嚎的阴森恐怖,而拍得非常唯美。尤其是对女鬼聂小倩的处理,彻底摆脱了日本鬼片中凄厉阴森的形象,聂小倩的白衣和长发令人印象深刻,大量纱质衣料的运用,使得聂小倩变得美艳清纯,哀婉灵动,也使整部影片充满了飘逸唯美的感觉,十分符合本片的浪漫意境。而影片的画面也多是虬枝盘踞的树林、精致的小屋、水上小亭。对于环境的拍摄也极其到位,比如阴气沉沉的兰若寺、恐怖的黑山老妖以及烟雾蒙蒙的冥界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特技与美术,片中大量人妖斗法与鬼魅飘飞的场面,显得真实可信美奂美仑。树根姥姥的舌头成为香港电影特技中最经典的一笔,而它的原材料不过是麻布与棉花。而小倩白衣如风的御空飞行也在香港维亚特技中独有的飞行滑板帮助下显得美不胜地收。此后的二部续集在特技上更是竭力出新,包括当时的电脑绘画、模型与真人结合的视觉效果等等,几乎当时香港电影所有的特技效果在片中都能看到。
影片的画面浓艳华丽,主角的情感缠绵悱恻,斗法则天马行空,人物个性鲜明,表达风趣诙谐。故事主体的饱满,旧版《倩女幽魂》虽只有一条叙事主线,但对主角的情感调度得当,燕赤霞一个人的配角戏亦富有心理变化,让全片显得较为完整;比较讲究细节的营造,在得知宁采臣要进兰若寺借宿的时候,黑山村村民的夸张表现,为避免姥姥发现藏身浴缸内的宁采臣,聂小倩不得不“以吻封缄”的全过程……这些细节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台词的智慧性,搞笑幽默带着点脑筋急转弯色彩的台词在片中俯拾皆是。由叶倩文演唱的不要来,以及那首“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让人觉得过去的港片还是擅长融合古典文化和流行文化进行再创作的。
徐克电影人物豪情奔放。尤其是女性的塑造更是他的一绝。无论是《龙门客栈》中的风流妩媚的老板娘,还是《青蛇》中的妖艳性感的小青,或者是《倩女幽魂》中的聂小倩,无一都体现了女子豪放的特点。或许有人会说“《龙门客栈》里的老板娘和《青蛇》中的小青称为豪放还算匹配,但是聂小倩如何能用豪放来形容呢?”其实不然,随人你聂小倩是一副柔柔弱弱、温柔娴淑的小女子形象,但是她仍然不缺乏男儿般的豪放气概,影片最后她与黑山老妖相斗的时候以及她对宁采臣的情感表露都体现了她是一个内在豪放的女子。
情永远是徐克电影中最重要的主题。在1993年的《青蛇》中,徐克对传统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意义的颠覆,虚构出了一段凄美迷离、爱恨交织、情欲缠绵的爱情悲剧,片中对人性与真爱的探索发人深思。王祖贤扮演的白蛇温婉、秀美、妩媚动人,而张曼玉扮演的青蛇则尽显妖艳与野性的媚惑。
影片最后,青蛇的自白可以说是导演说给观众听的:“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当你们弄清楚了,也许我会再回来”,言毕跃入浑浊的汪洋。整部电影可以说是导演徐克对“情”的探索。对情的痴迷,让白蛇甘愿永远被镇压在雷锋塔下;对情的怀疑,让小青坚定地告别人世。
在1994年的《梁祝》中,徐克刻画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世家女子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爱上了风度翩翩的同窗梁山伯,得知祝英台为女儿身时,两人坠入爱河,并私定终身,两人的爱情却遭到祝家的强烈反对,并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从,最后两人以死殉情,双双化蝶飞去。(www.lizhi.com)徐克把古老的爱情经典重新演绎,在电影中注入了青春妙趣,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他用自己的电影语言重塑了中国传统爱情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不相信爱情、只是沉湎于感官性爱的人们来说,有着一丝说教的意味。
除去情这一特点,徐克的电影多属于偏险怪奇一路,但他却善于把偏锋与主流、险怪与平稳这些似乎是对立状态的东西互相渗透,转化发展。他的电影最让人难忘的就是浓郁的个人风格。英雄临风鹤立,煮酒相逢,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被天马行空的元素剖析得淋漓尽致,这是徐克电影中无法替代的特质。
除此之外,《倩女幽魂》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影片的画面或清新自然或暗淡阴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倩女幽魂》是继成龙式搞笑动作电影与大型特技武侠片《新蜀山》之后,又一香港类型电影成功打入日本与韩国市场,此后还以录象与电影的形式先后进军欧美,影响了一批美国电影人,树根姥姥的形象令美国影人也进行模仿,用于重新塑造他们的吸血僵尸。而香港第一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女星王祖贤也是由这部影片捧红的,日本与韩国电影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一听是王美人主演的片子,一律开价100万以上美元购买,以节俭著称的韩国人甚至包机专程到香港看王美人拍戏。
而从故事结构、特技效果与美术设计上来说,《倩女幽魂》成功开创了香港鬼片的新风格,此后相当多的鬼片都沿袭或抄袭了本片的风格特点。《倩女幽魂》也无疑是香港电影的特殊视觉效果的里程碑,此后的《倩女幽魂》系列被日本及香港影评界称为“香港电影特技效果的集大成者”。
总之,《倩女幽魂》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内容结构、演员选择、画面效果还是后期收到的成效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成功之作。徐克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把古典风神与现代人文精神熔于一炉,论创造和带领潮流,徐克无疑是香港影坛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