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梗概(一)

  《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英国社会的面貌,也是作者对专制王权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歌颂。受狡诈冷酷的女儿和阴险残暴的女婿的虐待,李尔由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一下子变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国王”,这个过程具体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封建阶级走向衰亡的历史。葛罗斯特受到作为冒险家、阴谋家的儿子陷害后所说的“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这番话,正点出了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过渡时期封建伦理道德趋于崩溃,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替代旧的纲纪伦常的历史真实。

  剧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李尔王流落荒郊,饱尝暴风雨袭击的苦楚,随着地位的改变,他不由联想起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穷人。他激动地说:“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段话真实地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失地农民流落异乡、饥寒交迫的惨状。

  剧本还通过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等正面形象,宣扬了人和人应该和谐真诚、应该尊重人格、应该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李尔的疯狂致死、考狄利娅的被害和葛罗斯特的流浪等结局,又为作品抹上了浓重的忧郁色调。


  李尔王梗概(二)

  《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www.lizhi.com)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