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1500字(一)
——《做最好的自己》心得
我拜读了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励志书,读完后回味悠长,感慨颇深。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先生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所撰写出来的,在书中李开复先生不仅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论,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李开复先生作为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成功同心圆”理论,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面的一层。
确实,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而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正确,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有了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同时,李开复先生还提到成功的几个要素: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其实就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修为的表现。“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我们应当宽容地对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努力做事,诚恳待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让自己的胸怀更加宽广,快乐的工作,开心的生活,宽以待人,严以律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不是每个登山者都能到达顶峰,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努力,放弃奋斗。人生苦短,我们何不敞开胸怀去面对一切,享受快乐的人生呢!做最好的自己并不是做最完美的自己。但只要选择做真正的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选择坚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即为成功。
相信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读书心得1500字(二)
——《论语》心得
炎炎暑日,再次读《论语》,也许是因为带着任务,感觉比以往每次都读得更加沉入。每逢读到令自己感觉或醍醐灌顶或豁然开朗或心有戚戚然的语句时,心灵之弦总是被怦然拨动,整个身心都仿佛被浸润在温润、清爽的泉水中,感受着扑面而来凉爽的风。孔子及其门徒这些智者们冲破2500年的历史尘埃向我走来,在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举止让我感受到了温度和力量,带给我了心智的启迪和灵魂的洗礼。整个暑假,都仿佛生活在被这些智者的包围之中,收获颇多。
捧读《论语》,整体感觉《论语》是简单的,也是朴素的。但它更是深刻的,全面的。《论语》带我的启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
一、关于为师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重教,记录其与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无疑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当代教师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至今提醒着我们真诚平等关爱每一个孩子,不因他们的父母地位、家庭背景或亲眼有加或冷眼相待。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讲究对待不同的学生区别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当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时,孔子则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答案。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不到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不去启发他,学生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不去开导他。这些教育思想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无疑也是非常先进的。
孔子“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和做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启示我们,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在形象上,不应有架子,但应该有样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即要远处看端庄严肃,但与你接触却如浴春风,感到你温和,但听着你说话语言准确,逻辑性强。在班级管理方面,孔子告诉我们,老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管理的实质是管人,管人的实质是管心,管心的实质要以仁为本,教师要具有仁爱的思想,以一颗关爱之心对待学生,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对学生深深的师爱也同样打动我们的心。孔子的弟子得了传染性很强的麻风病,一人在屋,不敢出门,身体和心灵都受着摧残。孔子毅然去问候,隔着窗户拉着弟子的手说:“好人呀,怎么也得这样的病!”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灵震撼呀,多么伟大的师爱!还有不被这种爱感动的学生吗?(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正是孔子对学生的爱和教育方式,换得了弟子们对他深深的尊重与爱戴。读论语,孔子在如何做好一名教师这一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与启示。
二、关于治学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方面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是必须的,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也是应当经常思考的。《论语》中关于治学的思想和方法让我深感受益。比如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www.lizhi.com)要想让学生真正爱好学习,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好学乐观、不对物质条件做过多的追求的精神和境界让我无限神往。“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尚如此如饥似渴的追求真理,相比之下,深感自己面对学习时的懒惰和肤浅。
三、关于做人
《论语》有许多篇幅谈及如何做人和与周围人的相处,表现了孔子高远的人格的追求。认真品味这些篇幅,感觉犹如一位长者正在自己的耳畔谆谆教诲。他的“三戒”“三畏”“九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提示我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孔子诸多关于“君子”的论述也给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他认为道德高远的人和道德水平低的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人与人的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与“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处要追求和谐共生的关系。
以上是我在阅读《论语》之后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俗话说,朝阳蓬勃;中升辉煌,夕照温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把握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自己人生的放向,阅读经典,聆听智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今后,我愿继续在圣人先哲的指引下,一路前行,寻找心灵绚丽迷人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