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一)

  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结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性。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二)

  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近日我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经验,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了解教育家本人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具有很大作用。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俗易懂。它以论统实,富论于实;结构严整经纬分明。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主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说明作者全面和谐教育的见解和作法。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活教育学”大家可以了解到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素质?校长的领导职能和技巧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书中我学习到: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书中大量记述了他如何坚持听课、兼做班主任、同学生同活动、同游戏、同读书等事迹。该书介绍了苏氏作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从该书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素养?

  《帕夫雷什中学》的主线索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者的主要观点有:(1)建立家庭一学校教育体系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采取有的效措施之一。(2)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3)在全面发展的施教上,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4)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www.lizhi.com)强调掌握所有学科的深刻基础知识与发展一门学科或一门知识上的特殊兴趣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他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劳动。(6)“大自然”的教育观。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三)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能使读者更集中、更全面地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其人、其校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该书除在苏联国内多次重版外,还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本书通俗易懂。它既非空洞无物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寓论于实。结构严整,泾渭分明。

  这本书所呈现的该中学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教育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让我震惊,而其时间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而非空想啊!同时本书作者和该中学老师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和高度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让我击节赞叹!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对生命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等。要说不足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特定时期的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其公民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教师,我以为,持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即使现在,也有太多的教育问题我并没有思考清楚。

  教育的场所是封闭的,老师和学生很少走出学校去打开眼界,去学习实践,去了解社会的需要;评判标准是封闭的,无论是对教师的评判还是对学生的评判,因而在现有教育体制内部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有价值的知识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就未必是有意义的和合理的。教育封闭性的说法给我以很大启发,也让我对如何打破封闭性产生了很多联想。比如,我认为,如果所有师范毕业生都有机会进入社会,从事和体验一下别的工作,那么他们将可能对什么才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价值的教育形成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