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一)

  年轻的犀牛饲养员马路爱上了他的女邻居,带着复印机味道和柠檬清香的女孩——明明,但是明明不爱他。如同马路的朋友们所说的那样,马路是“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但马路坚信,明明是他“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他为了明明做了一个人能做的一切,然而他的爱情在明明的面前不值一提,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明明要远赴他乡了,绝望中的马路绑架了明明并且杀死了钟爱的黑犀牛,将它的心作为自己爱情的礼物奉献在明明面前。

  前几天看了久闻大名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很感人,哭了几次,唉……

  我想应该是有一种精神在里面的,总有人被那种东西打中,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它就像一团火,我不能用理智去看待它评论它分析它,它是年轻时所有的火焰,是荷尔蒙在巅峰状态的爆发,带着强烈的性的意味。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荷尔蒙高涨的要炸开一样,他想献身,想爱一个人或做一个工作,然而就是在这种最热烈的时候却没有出口,不能抒发,不能像烟花一样绽放。他和世界不能融合,自己那么有力却得不到呼应,找不到可以献身的东西,所以迷茫又不肯屈服……这是年轻的必然的过程,编剧如是说。爱情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出口,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对待爱人的方式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寻找与世界的接口。其实“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人要连爱都没爱过。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作者写下杜拉斯的话:“爱情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

  正像插曲中唱到的“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个物质,感情、知识、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像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在忙忙碌碌之中我们很难再去真正拥有什么,抓住什么,坚持什么,“空虚郁闷”成了处于忙碌中人们心情的代名词。《恋爱的犀牛》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反对着现代社会这种情感的不沉积与浮躁。在男主角马路的声嘶力竭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那两个字——坚持。

  《恋爱的犀牛》是柔弱的:对于所爱的人,我们总是把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微小的细节,作为快乐享受的凭借:“他房间刚换的灯泡,他刚吃完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疼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情。”马路爱上了明明但是明明不爱马路,明明爱着另一个人但是那个人也不爱明明,那就是,爱情上的失落与放弃,这也许是许多人心中的伤疤,会疼痛一生的根源。

  看了这部中国话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0大经典话剧之一,感觉到实为经典,等于接受一次爱情的洗礼。我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我们努力追寻的爱情,我们幻想爱情,我们憧憬爱情,可是我们并不关注爱情本身是什么。我们所说的爱情与喜剧、体育和音乐没有不同,只是用来装点美丽的人生。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一种剩余的情感。而我们那多愁善感的心灵呢?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多愁善感的心灵正在走向枯竭。”

  我爱你,永远的年轻!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二)

  《恋爱的犀牛》是一个爱情的故事,之所以选择犀牛作为主题,因为犀牛的视力近乎失明,暗喻恋爱中的人的盲目。

  男主角“马路”是一只黑犀牛的饲养员,他疯狂地爱上他的邻居“明明”,而“明明”亦如“马路”对她的痴情一样,痴狂地爱着另外一个男人,马路为了博得明明的喜爱,学电脑,学英语,努力工作,做了很多改变,甚至允许明明心里依然爱着别人,可是“明明”却依然偏执地爱着那个并不在乎自己、并不珍惜自己的人,直到最后,马路倾其所有,(www.lizhi.com)甚至他挖出了他饲养多年的黑犀牛的心脏以及意外彩票中奖的500万,也没有得到明明的心。故事可能因为舞台剧的原因有所夸大,但是那种对真情的执着,那种强烈的震慑力还是会让如今利字当道的社会思维的人为之“怦然心动”,在现实社会,很多人都会通过不同途径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尤其在面对感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其他的利益因素考虑其中,在情感和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可是剧中的男女主角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单纯地爱着自己的对方,不管付出与回报是否等同,不管对方有没有回应。

  “只要你有本事让我一直爱你,我就会一直爱着你,不管你给我带来多大伤害,除非我无法忍受下去”,这是女主角明明对那个并不在乎珍惜自己男人的表白

  而马路的爱情誓言: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你是甜蜜的,忧伤的,嘴唇上涂抹着新鲜的欲望,你的新鲜和你的欲望把你变得像动物一样的不可捉摸,像阳光一样无法逃避,像戏子一般的毫无廉耻,像饥饿一样冷酷无情。我想给你一个家,做你孩子的父亲,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我想让你醒来时看见阳光,我想抚摸你的后背,让你在天空里的翅膀重新长出。你感觉不到我的渴望是怎样的向你涌来,爬上你的脚背,淹没你的双腿,要把你彻底的吞没吗?我在想你呢,我在张着大嘴,厚颜无耻的渴望你,渴望你的头发,渴望你的眼睛,渴望你的下巴,你的双乳,你美妙的腰和肚子,你毛孔散发的气息,你伤心时绞动的双手。你有一张天使的脸和婊子的心肠。我爱你,我真心爱你,我疯狂地爱你,我向你献媚,我向你许诺,我海誓山盟,我能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是如何的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明明,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

  如今很流行一个词语“纠结”,没错,他们正是这种状态,如今的现实社会,没有人会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是偏偏又这样的男女主人翁分明知道没有结果,却依然痴缠、死守自己的爱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恋爱的犀牛读后感(三)

  对于孟京辉的戏剧早有耳闻,而且常常被冠于“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之名。周末应朋友之邀看了正在上演的《恋爱的犀牛》,看过之后备感失望。导演想揭示执着与坚持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生命、爱情或是事业莫不如是,甚至还扮演起上帝的角色给守此信念的人带来好运。

  如此主题并无不妥,就看如何建构这个故事,对主题进行挖掘和演绎。遗憾的是导演对社会的认知过于表面和粗浅,带来的是内容的杂乱和结构的松散,对主题的演绎缺乏深度的支持。插科打诨似的无厘头表演内容,除了说明该戏的社会背景外,能够支持导演这么做和选择的恐怕也就是商业因素了,作品深刻不深刻不重要,让大家傻乐一下,钱收回来就好。

  说起“先锋”或者“实验”戏剧,从这个戏中看不出有什么能体现出先锋的概念。也许这个标签也不是孟京辉自己要的,是别人硬给他贴上的。戏中看到的是过多的手法和技巧,缺乏一个大的理念来统一整个戏的方向和灵魂。想到了电影镜头在戏剧中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表演的场地与空间、沉浸式地表演体验,男主人公与犀牛符号化般地隐喻等等,可这些只是手段而已,而且国外很多年前就在玩这些了,如果这也叫“先锋”的话,那在我们这里就真不知谁是傻子了。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导演对性交这个话题很是热衷,借着戏剧舞台自己过瘾的同时,也让有点文化的小资们在这个貌似高雅的殿堂里听到自己心里久违的放纵。同乐,同乐!

  我国与西方的戏剧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戏剧工作者的努力都是要多加支持和鼓励的。加油吧!我相信孟京辉们的努力工作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