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读后感(一)
管理是艺术,不是科学,作为艺术的管理,天分和实践远比知识和理论重要。
这是读完《海底捞,你学不会》之后,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海底捞的管理别人无法复制,海底捞的成功更是无法复制的。更确切地说,海底捞不是创始人张勇管理出来的,而是张勇创造出来的,别人能学其形,但无法学其神,因为上天造人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只能完善提升,而不能照搬别人成为别人。
好多励志类的书籍,总是教你如何成功,一会儿告诉你细节决定成败,一会儿可能又告诉你只要坚持才能胜利,有些时候这种书看多了,讲座听多了,反倒迷失了。记得曾经在一本小资粉丝巨多的杂志里,有一个栏目常年刊登一些小故事,旨在透过小故事告诉年轻人生活的哲理和成功的路径。记得当时有期杂志的这个栏目同时刊登了两个故事:
一、在荒漠里打井,有人选了一处,使劲向下打,打个50米都没有水,最后放弃了。其实在旁边50米处就有水,只要打下5米就行了。(似乎告诉大家要学会多找机会,不要死心眼。)
二、在荒漠里打井,打下5米,不见水,就在旁边50米处重新打一处,就此规则打了50处都没有水,终于放弃了。其实他打的随便一处井,只要打下6米,也就是多打一米都有水。(似乎在告诉大家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当然,有些聪明人看来两个案例后,肯定会综合地得出结论说,要学会灵活地面对实际情况,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真理,但也等于什么也没说。
我们很多的培训师在给学员讲课时候,总是很有激情地给他们讲各种方法和理论,然后用各种案例进行佐证,但是其实断章取义地截取案例根本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案例能成功。就像沃尔玛的低价案例在哈佛商学院的教材中已经那么多年,却没有哪个超市能学会并且成长为第二个零售巨头的。
成功是不可以被复制的。就算退一万步,你能形神兼备地学到张勇的一切,但是你再去做火锅的时候,你面对的员工已经是90后了,你面对的顾客也已经领略过海底捞升级的服务内容了,你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了,同样的一个人一种行为方法是不是就能成功呢。古语云:时事造英雄。每个人的机遇和运气更是无法复制。
商业的成功无法复制,每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善于创造的艺术家。商业如此,政界也是如此。曾经有位朋友特别喜欢看各种政界名人的回忆录或者介绍生平的书籍,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和上位都各有故事,无法复制。
成功无法复制,然而追求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力和期待,那么我们是不是不去努力了呢。完全相反,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但是努力的时候可以尽量把视角从外界拉回到自身上,困难的时候不是想着外面的智囊团能在几天的调研后就能给出什么锦囊妙计,外界的建议只能参考,只有你自己,长期身处自己的企业,最了解企业的情况,相信自己的头脑,用心思才更有可能从实践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海底捞读后感(二)
2009黄铁鹰主笔的“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成为《哈佛商业评论》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可是黄铁鹰却认为,“海底捞你学不会”。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海底捞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为什么一句“把员工当人对待”成为海底捞的成功要诀?海底捞的文化及精髓是什么?
本书的风格和同类的书不太一样,全是引用了一段一段企业员工的自身经历及感受来解读其海底捞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其新理念。其中谈到最多的就是“天赋平等的人权和尊严”,强调了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员工,让员工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认为自己就是管理者,对待工作就像在经营自己的家一样,这样的工作队伍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书中常提到的火锅店中最基层的服务员可以决定客人的免单权、加菜权等,这是一般的企业所不能做到的。其实这种权力下放,更加有效的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试想当一个人有这种权利的时候,他在行使时,肯定会有自己的标准,这种授权建立在领导对属下的决对信任,(www.lizhi.com)以及属下能够把持权力应用的度的基础上实现的。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还有那个经典的“麻将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应用到哪个公司我觉得都非常适用。这种精神抓住的就是人心,让公司全体上下有一种责任感,输了要求“加班”,赢了不好意思不跟着“加班”,“加班”后很少有人抱怨。工作过程中也不会有人抱怨工作环境。我们现在就是太挑了,做很多事情一定要行政中心下文后才去执行。打麻将不用呀,想在哪打就在哪打,捂着被打,光着膀子打都可以呀。难道一定非要规定去自动麻将桌上打才行吗?打麻将的人输了也不会怪别人,只会说自己运气差,手气不好。工作呢?业绩没完成,老天不给力呀,接线员不给力呀,客户不给力呀。有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董事长一直强调员工一专多能,正是和海底捞的用人思想一样。财务人员有时还去洗盘子,那我们的男工可不可以学习钟点清洁呢?女工可不可以学学疏通呢?搬家平常业绩不好,但保洁平常业绩好呀。可不可以让男工也去做呢?周末保洁不好,可不可以让女工去做一些搬家呢?死死的把员工只用在一种工作技能上,困了员工也困了自己。把打麻将的精神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会让我们工作的更有效率,更有激情,更有创新力。
在阅读海底捞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去仔细品味,慢慢回味,这样我们才能学到其精髓,而不是其表面的华丽。总而言之,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它不是数学公式。当你看到这种好的、优秀的管理模式时,不是一味的套用到自己的公司中去。一定要理解别人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秀在哪,应该取哪部分用到我们公司的哪个部门。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海底捞,你学不会。
海底捞读后感(三)
连着多日终于把《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完了,从这里面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海底捞的——模式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要有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也就是市场的容量要足够大。餐饮业作为一个传统而永恒的行业,市场容量足够大,可持续性特点也较强,顾客吃完一次,如果感觉好,过一段时间还会继续消费。海底捞的发展模式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他的行业特性,充分享受了餐饮行业的特点,给他提供了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再次是海底捞的——服务
海底捞专注于“服务”。从书中我可以很强烈的感受到他的企业氛围,从员工的福利建设,层级管理、绩效晋升最后落实到客户的终端服务感受。海底捞的最终目的是在于通过服务品质能让用餐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海底捞抓住了捷径就是通过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快乐,然后让客户最终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其他餐饮企业都在搞服务标准化的时候,海底捞反其道而行之,一心一意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用心体贴的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此甚至是偏执式的坚持:对顾客像家人一样好,甚至服务到让你“烦”。
海底捞为顾客创造的是一种幸福感,顾客感到幸福了,则“心”就给你了,把消费者的心智模式牢牢抓住,就成功了。一不小心,海底捞做了一个“消费服务感觉”领域的第一品牌。
差异化的服务在我们行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差异化的服务源于我们行业的自主性。我们的家政服务,缺少一个标准化得服务流程,这个服务规范我们正在致力于制定,但是我们更重要要致力的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服务项目简单化,明晰化,让我们的客户有更直接的感染。
最后是海底捞的——管理
任何管理都需要激励与监控;不同的管理方式,源于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在现实中,每个管理者都会根据自己对人性的判断,从而选择一些东西。好的管理一定是以激励为主,监控为辅,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员工感到被信任。人被信任了,就会“士为知己者死”,管理就事半功倍。坏的管理一定是监控为主,激励为辅,用防贼的方式监控员工。人被看低了,士气自然就低,管理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特别学习海底捞对于来自一线农村的管理经验,对于这些员工更重要的是以理服人,以情动心,用真诚打动员工,保证人员稳定性。管理、服务方式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有占有唯一的先机。
其实上述海底捞,可以联想到我们公司,他们是餐饮业,而我们是汽车行业,要想在这个行业里边立住脚跟,我们也是从模式到服务,先是打造自己,然后再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效应,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简单的事情细节化,这样就会慢慢成就未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