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冷长河读后感1000字(一)
仰望星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大江大河的影子随处可见,文人墨客竞相追捧——你看,在孟浩然的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河是何等的荡气回肠;在刘禹锡的笔下,”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江河又成了如此的”和风细雨“;在苏轼的笔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河闪现的是——气势磅礴!然而,在余秋雨的笔下,《霜冷长河》中的江河却是与众不同的。
许是一种深沉的思念,遥远的冥想在牵引着我,他的江河是一种深沉的回忆,柔韧坚决而又延绵不断的,是秋雨先生心中的河,平静而又悲壮,是文化历史的长河,源远而又流长。他说”我更倾心的,则是秋风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为什么更倾心?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已减退,夏天实用也已终结,大地霜降,河水骤冷,冷走了喧闹的附加,冷回了安详的本体。凉凉的河水绵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宁静,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秋雨先生正是想要通过这种意象的阐释,把握并揭示自己体验到生命形态的另一侧面:经历过几番风雨、几番沧桑之后,生命渐渐平息了最初的欢腾与激荡,也由此开始了一种更为深沉的积淀,趋于平和。这种积淀因融入了自身坎坷人生的情感阅历,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与认知;因融入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沧桑,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愈发的透彻、厚重。经过生活的磨砺,情感的积淀,秋雨先生关于江河的冥想犹如陈年老酒愈发显现出芬芳诱人。类似梦呓的话语亦似遥远的回响,冥冥之中的似曾相识牵动着秋雨先生点点滴滴的往事情怀。宁静而又悲壮的黑龙江边,秋雨先生展开了如飞的思绪,”难道上一辈子,我曾坐着狗拉雪橇驶行在冰封的黑龙江上,也许我在半道上冻僵了?“这种人河之间的神秘的缘分,是那样的具体,又是那么朦胧而令人神伤。秋雨先生的体验在黑龙江找到了一种寄托、慰藉,人生就是这样一条河,绵延不息,悲壮却并不悲凉,从容不迫而又气度不凡。
秋雨先生在《霜冷长河》中开始了人生之旅的更加深入的探寻,《文化苦旅》让我有想长大亲自到各地看个究竟的冲动,《山居笔记》让我有以后老年也想隐秘在山林间过日子写文章的意念,但是《霜冷长河》影响我却最深:没有尖锐批判与严峻审视,显得极为理性而含蓄,平添了几分亲切和平易,犹如长河般的平静而自然,水到渠成般的顺畅。
其中让我十分有感触的,是有关名誉的问题,。虽然几乎每个名人都会说他不在乎自己有不有名,但是秋雨却说:世间上这么多善良的人愿意撕裂自己、毁灭自己,是为了什么?就为了名呀!他举了中国古代第一女诗人李清照的例子:李清照为了替丈夫洗刷名声,她散尽了家庭的全部遗产,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但是最终名誉追回来了没有?真是天知道了!
走笔至此,相信《霜冷长河》这条人生之河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沉淀。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只有如此。如果还想更深入的认识生命,建议去买一本回家看,让载者人生重量的你在这条冷静而安详的长河上缓缓行舟去。
霜冷长河读后感1000字(二)
春节刚过,元宵节的灯辉还在心头闪烁,就接到要去北京开会的紧急通知。因为恐高,总不愿意乘飞机,于是周末提前买了64次软卧,就踏上了征途。这次旅途陪伴我的依旧是余秋雨的《霜冷长河》。
情人节那夜,当万家灯火辉煌、浪漫的人们还沉浸在烛光、干红、玫瑰的祝福声中,我却安座在自己的车厢中,泡一杯清茶,静静地品味余秋雨教授的智慧。
以前读过不少先生的散文、游记,特别喜欢先生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次我有幸领教先生关于人生的精彩论述,是第二次精读。这些论文据先生自己说,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六、七年,并且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自感有发言权了,因此,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这个集子里,总共收录了先生的五、六篇论文,其中《关于友情》、《关于名誉》、《关于谣言》、《关于嫉妒》我反复阅读与思考了很多。(www.lizhi.com)记得以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友情的读后感“,这次我想对先生的”关于嫉妒“发表一点自己的思索与感想。
”嫉妒“一词,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正反两方面人物关于嫉妒的例子,奥赛罗在嫉妒,林黛玉在嫉妒,周公瑾在嫉妒,甚至连神化中的那些顶天立地的天神也在嫉妒呢,我们也无法断然宣称自己是一个从不嫉妒的人,面对嫉妒谁也难以充当一个居高临下的医生。
先生说: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与不服的心理失落。有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际遇中,往往会碰到不同的对手,如果这个对手,在很多方面与自己势均力敌或超过自己一筹,而此人老是在自己眼前晃动,偶尔胜出,定眼一看,喝彩的还是对手,于是内心深处总有不平。而实质上,嫉妒的对象可能正是自己羡慕的对象,因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居然有人已经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好、或者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居然有人已经达到而且有目共睹,于是就忍不住要心里的不平衡。这样,嫉妒就产生了。高明的嫉妒者都不会明火执仗地承认这种心理,只能通过各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表现出不屑一顾,其实这就是嫉妒的证据。先生列举了诸多嫉妒的表现形态,还列举了无数表达嫉妒的渠道、方式。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救助弱小、同情感慨是嫉妒者一个无可非议的仁慈口号!这种表达方式与传播途径对被嫉妒者最具杀伤力。因此,中国古代一些所谓的处世圣贤,因为不愿遭妒,往往诺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样的警世格言,总喜欢在行为上一味谦谦让让、避避退退、观之望之、哼之哈之……其目的都是千万别让嫉妒在自己身上聚焦。
说到底,对于嫉妒这样的人类通病,我们很难混杂到用人品等级来讨论。”既生瑜,何生亮“,我们能说周公的人品低劣吗?我到是觉得:宁肯承受君子的嫉妒,也不愿面对小人的拥戴。问题是只要你不用非常卑鄙、下流、诬陷、欺骗的手段,你的嫉妒就可能成为激发上进和进取的动力。最好只把嫉妒深藏于心,偶尔流露一下,也不要太累和苦了自己。先生最后说:”人类多一点奥赛罗的嫉妒、林黛玉的嫉妒、周公瑾的嫉妒怕什么?怕只怕那个迷惑而不知深浅的谎言的泥潭!“
不知对此,我们该做怎样的反省和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