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2000字
这篇小说一开始读着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以往读的小说,尤其像这种长篇的小说起码得有一个主人公,有一个中心,而吴敬子这篇却是中心看似有点散乱,主人公也在不停地换,是不可能看到某一个人完整的一生的,作者只是集中于这个人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并加以浓墨渲染,使人格特征以及所做的事情突出甚至夸大,已达到他讽刺的目的。
《儒林外史》毫无疑问是一部值得深究的讽刺小说,众多名人对它评价都甚高,比如说鲁迅先生,他只用“伟大”形容过两部书,一部是《史记》,另一部便是《儒林外史》。吴敬梓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他的亲生父亲把他给了他叔叔吴霖起,成年的时候他随着父亲到各处做官,因此有机会了解到官场不为人知的内幕,这对他作品中揭示官场的腐朽有很重要的作用。2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作为一个官宦子弟家的嗣子,对于家里的财产基本没有争夺的权利,于是他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一群虚伪的亲族为争夺家产撕破脸皮,他彻底看清道德的丑恶本质,那些表面衣冠楚楚的晋绅在金钱面前还是揭开了虚伪的面纱。这个生活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又是一个积累。
他29岁开始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才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宏篇巨制,他书中所写的人物十有八九是确有其人,足足刻画了200多个人物,他没有直接说是本朝的人物,而是假托明代写了康乾盛世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尤其是他们在官场的得意与否。在书中作者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做了鲜明的对此,而作者判断他们正反的标准就是他们对待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态度,如开篇第一人王冕,他就是一个一流正面人物的代表。他的职业就是一个放牛娃,但是却能画得一手好荷花,他的荷花和他的人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面对“灭门知县”的威逼,他宁可四处逃窜也无视权威,他无愧为作者眼中的名流。同样的比较突出的正面人物还有被安排书中间环节的凤四爹,他是一个十分洒脱的豪侠,也是我最爱的一个人物。据史考确有其人,他的原形就是吴敬梓的一个朋友甘凤池。他既有勇又有谋,仗义输财救助贫苦,也凭着用力吓退了县官。但是他从来不为钱财,只凭一时高兴。其他的正面人物如杜少卿,马纯上,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等,都是一些聚集在南京的名流。杜少卿或许给人有点懦弱的感觉,明知自己被骗却一直这样的生活,直到把家资散尽,从此过着拮据的生活,却也与名流们生活的自在,可见他对功名富贵并不放在心上。(www.lizhi.com)而马纯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儒士的思想,又是一个正义之士。而他最后的结局也应正了好人有好报。在书的最后是以市井四大奇人的故事而结束的。一奇是熟黯书法的季遇年,他字写的尤其好却又不肯效仿古人,并且性情尤其古怪耿直。施御史让他去写字却遭到了他一顿臭骂,而和尚不让他写字他却自己研墨拿着破笔大写一通;二奇是做裁缝的荆元,他会弹琴,会写字,也会作诗,这与他家世代为裁缝似乎不太搭调,但是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裁缝难道就不能爱一些文学的东西么?三奇是卖火纸筒子的王太,他自小喜欢下围棋,有一天看到几个大老官围着两个人下棋,他便走过去也要下一局,一开始大家都看不起他,但是才下到一半那个高手就输掉了,人们才对他刮目相看,要请他喝酒,但是他拒绝了,他认为下棋就已经是最爽的事了,喝酒还有什么意义!作者这样安排不同正面人物的出场顺序自有他的道理,南京的名流已经逐渐消失,要想再找奇人只能从市井中下手了。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书中着重描写的并且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一些腐朽的儒士,他们的腐朽生活深化了作者所想表现的主题:科举制度的腐朽!书中的反面人物有我们所熟知的范进,他是被周进一手提拔起来的。六十多岁的周进屡试不进,有一天跟着姐夫到贡生院里,看到眼前的情景十分悲伤,竟然头触号板,大家十分同情他留给他集了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监生,日后他又考取了举人,进士,做了广东学道,在这里他遇到了和他同病相怜的范进,五十四岁的范进也是屡试不进,周进把他的文章看了三遍才发现其中的奇妙,让他做了一个秀才,范进后来又考取了举人,又被周进提拔为进士做了山东学道。范进完全是靠八股成名,对于其他的东西一无所知,可见僵化的科举对人毒害之深。除了当官的腐朽,还有一些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欺压平民,如严致和的弟弟严致中,邻居王二家的猪跑到他家里,他扣留了别人家的猪不说,当王二的哥哥去索要时还打断了他的腿。弟弟死后为了谋夺家产以哥哥的名义让弟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为儿子,还满口道理。像他这样的反面角色还有如张静斋,为了夺取寺庙的土地让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有奸情,?让和尚不明不白的蒙受了官司。
而最能反映科举害人之深这方面的就是匡超人。在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对他颇有几分好感。他为了养活他的父母在杭州做小买卖。后来遇到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二先生给了他十两银子并鼓励他好好读书。他回家之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刻苦读书,很快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做了一个秀才。但是不久李知县出事了,匡超人为了免遭连累立刻又跑到了杭州,在这里他开始彻底的改变自己。他首先是遇到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江兰和衙役的一个吏官潘三爷,这两个现在是他的恩人,以后有成为他向上爬的垫脚石。从他们这里他学会了待人应考和包揽颂词,日后甚至让亲弟弟成了他的替罪羊。他又因为曾经结识马二先生也开始为人家选文章,获得了大家的推崇。最无耻的是他竟然抛弃了糟糠之妻而取了恩师的侄女,当李知县的罪平反了升官的时候他就很不要脸的跟着他到京任官。后来潘三爷出事了,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还有就是为了抬高自己竟然贬低诽谤马二先生,曾经的那个匡超人已经完全消失了,我们不能不说这不是科举的功劳。还有深受科举毒害的如穷苦的秀才王玉辉,他对科举满怀信心却年年不中,但是科举还是深深毒害了他的思想。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葬,公婆不允许,他却反而劝公婆让女儿做一个烈女,结果女儿绝食八天穿着孝衣而死,他却仰天大笑连呼“死得好,死得好”直到女儿入殓后,他看到妻子的悲伤才开始后悔。
这就是作者眼中的科举给人的伤害,他向世人展现了这些儒林中人的卑劣以及无耻,但是这些人才是正真需要救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