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一)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窦桂梅是我们当今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并不是专科出身的老师,走到今天的这一步,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荣耀,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课堂是灵动的,充实的,朴实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向往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窦老师的课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打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

  “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看了本书之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后,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本着这样严谨的教学态度,行走在教学的道路上。因为窦老师认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有一种专业自觉,对每一节课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每一节课我们教师付出的是职业时间,而我们的孩子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

  对此,我感到无比汗颜。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网上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应当”。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

  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在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们的视线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二)

  文/王青羽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许多的困惑。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在精神上的灵魂上的引领者等等方面,我都特别困惑,我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来到钟家村小学后,在危校长的读式文化的浸润中,在聆听了一批专家的讲座后,我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次暑假,学校让我们读一些经典的教育著作,我有幸读了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的教育教学的精华——《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我觉得印象最深的还是两点——阅读和反思的重要。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而文学素养的获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读书的渴望和行为。对于如何阅读,读什么书,作者都给出了很好的指导。读报纸杂志,开启视野之门,作者就是在读了很多的杂志后,慢慢地改变了自己,不再把自己当做小学老师,胆子越来越大,敢当着很多人,甚至专家学者的面讲一些时事新闻,并把这些作为自己的教育与学术资源。其次是读经典。读儿童经典,一个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的人,不读儿童经典,就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一些儿童经典,不仅建立起师生共通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童话中人物的人格特质与道德勇气,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长大后,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出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挑战。读文学社科经典,如果接受了文学经典的熏陶、社科经典的洗礼,无形中,我们就会拥有价值判断与自我提升的能力,就会对生命的情调和质感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沉浸在文学的长河里,能够让我们柔软,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而社科经典,又能够让我们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悲天怜人的人文情怀,这样,我们就能建立起和世界文明的联系。读经典教育书,让巨人的肩膀,为我们提供能够登高远望的平台。只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让我们驰骋古今,神驰天地。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上半年,我有幸聆听了我市的一位专家在我们学校进行的一次有关如何有效反思,如何写反思的讲座,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对反思教学我又了初步的肤浅的认识。《回到教育的原点》一文谈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读了这些文字,我也开动了脑筋,认识到不仅要学会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还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会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读了这本书后,我会更多地在反思中阅读,在阅读中反思,提高自己的素养,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三)

  办公室的邢老师一次对我说,看看窦桂梅的那篇《回到教育的原点》吧,又不胜唏嘘地说:“值得一看。”我心下却不以为然,等哪天有空吧。

  一置数日。一日,无意中打开,一看便不能放下,连读几遍。不为别的,只为她写的字字句句真正切中了我的内心。面对知识的更新,信息的爆炸,我有着她所说的迷茫与无助!她所说的每一个关键词,正是我所想了解的,比如:阅读、上网、基础、态度、共同体等等。虽然,窦桂梅所说的侧重点相对于语文学科多一些,但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关于阅读。当互联网还没有像今天这么铺天盖地的时候,我总是习惯于阅读,经常利用闲暇的时间,看看教育杂志,不独是美术,语文的、音乐的都看看。我觉得可以看看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向、教育动态,也会对我在美术上有所启示的。不仅用眼睛,有时还进行摘抄好词好句,甚至是好的标题。而后在写论文的时候,这些就有了用武之地。然而,现在,当网上的信息快捷、大量地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只用眼睛去一目十行地看了,可是还是看不够啊,太多了。然而,这样的结果却是能记得的很少。所以,我更推崇看文本的东西,这样可以不拘时间,不拘地点的随时来看,可以反复读,来回品。需要时,再来查阅相关的段落、内容,很便捷。我想,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阅读,这样的积累。

  关于上网。面对网上各种新鲜的事物,我们渐渐地迷失在里面,我也经过一个:玩游戏、偷菜、聊天、淘宝的过程,然后,一样一样的戒。我对自己说:要能控制自我。现在,我已经能控制上网了,上网看看作品,了解教育信息,和熟人联络事情,做到只做有用的事,坚决不浪费时间。(www.lizhi.com)然而,看到许多朋友还迷恋在网购,迷恋在看韩剧,迷恋在炒股中。心里觉得不是滋味。教育者要能自我控制。特别是上网这样的事,最能检验你的意志力。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助力。关键就在你的控制能力如何。

  关于共同体。共同体也就是集体、团队。时下,个人意识远远超越了团队意识。正是这样,很多事,很多活动出来,大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样把它做好,而是,这件事中,我有什么好处。然后,推脱、拖拉,工作不仅不出效果,能不能完成,还是个问题。而那个组织开展的就不要提有多难了。有些事真的深有体会。团队意识的缺失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常见。结果,常常是做事的被议论得到了某种好处,获得了什么利益。而这种不公平的议论会导致恶性循环,做事的怕做事,谁也不做事。所以团队意识的培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家如果不能心望一处想,劲望一处使。那么,教育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我们终身在做的事业。正如窦桂梅所说的“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关于态度。时下,教师队伍中年轻人很多,这很好,教育就是需要不断有人来充实我们的队伍,为我们补充新鲜血液。热而,教育需要我们经常学习,需要不断实践。虽然你是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但是,这些绝不是你骄傲的资本,作为教育者,要常怀谦虚学习之心。我们要对教育常怀敬畏之心,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

  只字片言,难以描述我的感想。教育需要的是时时的反省,需要的是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多看看窦桂梅这样的好文章,她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