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崛起有感(一)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一、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对外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贸易到哪里,枪炮就到哪里,势力就扩张到哪里,以至于全球成为它们的原料的供应和商品销售基地,现在的美国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个地方有驻军,成为“世界警察”。

  二、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统治,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意识领域的殖民

  历史上除了欧洲本土和南极洲外,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个世界的“遗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还未修复当初被殖民时留下的创伤。

  三、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现代意义的大学等都首先发源于上述大国。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英国推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的发源地

  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但是在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制度方面。

  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文化教育是保障,

  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回顾500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12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读大国崛起有感(二)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那个处在中欧的强大国家——德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国崛起》一书,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探寻有关德国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这段话真切地表明了19世纪德国的现状——四分五裂。伟大的德意志诗人席勒就发出过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由于各列强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维持一种“欧洲均势”。在反法战争胜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分裂为38个小邦国,主要的两个是普鲁士与奥地利。分裂的德国仍看不到最终统一的希望。

  还好,一位巨人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经济学家李斯特坚定的站了出来,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关税同盟”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开始。他还竭力推动建设了德意志铁路系统,让德国在187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但这位忠贞的爱国者,却饱受那些诸侯的压力与逼迫,不得不放弃职业,清贫一生。但李斯特对德意志的统一与未来发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德国在20世纪成为了一战与二战的发源地,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二战后德国总理在纪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国民众对过去历史的忏悔。来到21世纪,德国在取得冷战后的统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先是与法国和解,驱散了弥漫在两国之间的仇恨阴霾。又倡导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欧盟。它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怀着对德国深深的喜爱,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读大国崛起有感(三)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

  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www.lizhi.com)。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