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一)

  听同学介绍这是部看后很震撼的小说,想到啃食泡沫文化快餐文化已久,的确需要看些有深度有内涵的书以净化心灵。便兴致勃勃地翻开这本五六十万字的巨作。

  新月在北京大学开学第一天,错把楚雁潮——这一大学毕业不久留校任教的老师当成了同学。在门口接后送至寝室,这本是小说里被用滥了的情节,然而在那个时候在充满了文艺色彩的北大,却是一个注定富有故事的相遇。新月是勤奋好学上进又极富灵气的女生,符合各项标准,如白莲,清丽洁白,亭亭玉立,一群女生当中尤为突出。她极有语言天赋,可以与老师在未名湖畔讨论、谈心。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以及共同的理想,将中国的小说翻译成英语,散播到全世界,让各地的人民感受中国的文字魅力、中国文学中所富含的感情。

  夜幕四合,当寝室中的人都去看了电影,只有新月留在寝室挑灯复习英语,一股不服输的力量支撑着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期中考试时得到了回报,班级第一。然而,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在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走过一段路,总有高潮和低谷等候着人去经历。新月被发现得了心脏病。命运总是那么爱开玩笑,让人好不容易可以感受生命的美好时突然挥出了重重的一掌,这对于新月、新月的家庭以及楚雁潮来说,都是砰然一击。这只是一个开头,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新月的病从原本可以手术,身体得以康复直到后来只有靠药物维持时,她的生命原本是绽放在八九点钟温暖日光下的鲜花,却来不及让人欣赏她的美丽,却早早枯萎凋谢。与其说造成她一而再犯病的起因是巧合,不如说是命中注定。她妈妈对她的刻薄、家庭的矛盾、她并非韩太太亲生等等的事迹混杂在一起,在外人眼里她是受尽宠溺的公主、从不缺少什么也不用为任何事情担心,长得漂亮心地好成绩又好,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下,却聚集着重重的荆棘布满着沼泽。

  “请让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情——

  给你献上我的心灵,

  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在梁祝的悠扬琴声中,楚雁潮用卡尔马克思写给燕妮的诗向新月表白。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级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这段告白如此深情直入人心。跋涉了那么久,在万千人中寻寻觅觅,曾经孤单了那么多年的心终于有了依靠,从此不再漂泊孤寂。大千世界,有些人注定要相遇,有些人注定要吸引,或许从来都没期待过会遇到这样精彩的一个人,甚至以后都不可能会再遇见这份精彩,注定了不甘心与他擦肩而过,不甘心彼此没有交集,更不甘心一切在今天终止。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成为彼此的不可或缺。他们的爱情,给彼此原本严冬的时光里,燃起了一把温暖的火,照亮了坦诚相待的心。

  爱情可以让他们度过万般艰苦的岁月,不顾及世俗的眼光。可是,即使是那样厚实盈溢的爱情,也改变不了什么。在他们之间,阻碍的太多了。楚雁潮并非回回人,清真教徒不能与异族的人结婚,这是首要原因,然而即使楚雁潮是回族人,在韩太太眼里也有万般的理由,就如最初拆散天星与容桂芳一样,尖酸刻薄的饱尝生活的苦的韩太太眼里只要看着你中意,纵使你很差劲家庭条件一般,也是合适的,看你不中意,倘若再优秀,也能搬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拒绝你。楚雁潮是老师,新月是学生,韩太太接受不了如此新式的乱伦的恋情。爱情对她来说,从没有存在过就已经被亲情所取代,所以她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可笑。

  新月的生命太脆弱了,像清晨的露珠经不起日光的照耀。对于楚雁潮来说,就像流沙一样,怕一不抓紧就要掉了,甚至比流沙更加残忍。她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楚雁潮迫不及待地告白,想让她知道,在他的生命里,她是这样重要的存在,这样一个知他懂他的人,此生不再遗憾。在原本充满无限希望无限美好的未来,原本应该由他们俩共同书写的未来,被扼杀在摇篮中,万劫不复。

  为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所感动。然而也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是生命中的不可或缺,但肯定不会像他们这样悲剧。

  贯穿全文的是清真教的习俗、信仰以及玉的文化。尽管知道并非每个人都如我这般关注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毕竟这份感人的爱情在整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像天星的人生,经过容桂芳最后与陈淑彦结婚,韩子奇与梁君壁、梁冰玉的感情纠葛、冰玉遇到两个人、姑妈的个人经历都丰富了整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韩太太的性格,鲜活刻薄,却也充满悲剧色彩,郑晓京的革命态度也令人深思。

  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喜,应该感谢自己所享有的福祉。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二)

  文/霍达

  如果一生中我只看了十本书,那这本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穆斯林的葬礼》,看了一遍,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穆斯林的葬礼》,下载了评书版我又完整的听了一遍,

  《穆斯林的葬礼》,找到电影版又完整的看了一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评书版,心灵一次次的被这现代版的《梁祝》深深地感动着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只有完整的看过听过之后才能真正的了解作者要讲述的情节。

  老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门楣上的门簪上悬挂着各镶嵌着“博”“雅”二字,这座古老的博雅宅从民国初年一直到一九七九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岁月洗礼,更是记录了回族中以玉石为引子的悲情故事。奇珍斋主梁亦清是一个回族的琢玉高手,老实本分,为人谨慎,恪守着行业道德,和妻子白氏育有两个女儿,梁君壁和梁冰玉,壁儿和玉儿被视为梁家的掌上明珠。

  吐罗耶定和易卜拉欣这一老一少的到来,彻底的打开了这个故事的开局,一切都围绕着回回这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慢慢的展开,真主为梁亦清带来了易卜拉欣,他聪明伶俐,年幼的眼神中透露出精明,梁亦清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韩子奇,从此,韩子奇便与玉结下了一生也割舍不下的情缘。

  梁亦清与汇远斋老板蒲绶昌签订了一分协议,用三年的功夫来完成一件旷世奇作《郑和航海图》,而真正的主顾是英国的珠宝商人沙蒙。亨特。当梁亦清还在犹豫时,韩子奇说出了不知深浅的一句话:“师傅,这活儿,您做得了!再说,咱爷俩儿有两双手呢!”梁亦清凭借‘玉器梁’的名声接下了这个大活,并和蒲绶昌签下了为他带来惨痛遭遇后果的合同,一纸文书为他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后果。当《郑和航海图》就要完工时,梁亦清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他无力的身躯倒在即将完工的‘郑和’那指向远方的右臂上,断裂的玉石使梁亦清喷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口鲜血……

  蒲绶昌闻讯赶来逼宫,韩子奇与壁儿玉儿姐妹为师父送葬后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尽管韩子奇的想法不能告诉任何人,他只能独自承受这残酷的现实带来的结果,带着奇珍斋的‘水凳儿’跟随蒲绶昌来到汇远斋,胸怀大志的韩子奇默默地忍受着蒲绶昌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期间,与英国商人沙蒙。亨特的接触对他的触动很大,使他开阔了眼界,有了新的认识。当韩子奇提出离开汇远斋时,蒲绶昌被激怒了,但是没有合同制约的韩子奇用三年的时间和制作成功的《郑和航海图》抵消了,精明的蒲绶昌怒吼着将韩子奇赶出汇远斋,韩子奇又成了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的人了,但是他却完成了师父未了的心愿啊……当韩子奇重新跨进博雅宅时,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一双姐妹,一场简单的穆斯林婚礼,让两个相同命运的人走到了一起。

  十年后,博雅宅在韩子奇的手中起死回生,俨然又是一个‘玉魔’!当流星划过夜空,韩子奇喜得贵子,取名曰“韩天星”,寓意为‘天助博雅宅,星落奇珍斋’。天星出生满白天时,韩子奇的“揽玉盛会”彻底击败了蒲绶昌。

  此后,中国大地上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韩子奇带着他的奇珍异宝辗转来到了英国,经历了战乱和死亡,也经历了为他带来一生痛苦的另一份爱情,师妹玉儿和他在战乱的英国生育了一个女儿:韩新月。当战乱结束重新回到博雅宅时,有一场无声的战争开始了,玉儿丢下新月走了,走的很彻底,再也没了音讯,韩太太接受了新月,但是却始终对她有着不冷不热的所谓亲情,这个家庭彻底破碎了,表面上和睦安详,内里却是苦楚自由人知。

  新月长大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勤奋好学的新月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博得了老师楚雁潮的青睐,慢慢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新月竟然是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而且大夫的诊断也已经等于判了新月的死刑,楚雁潮作为老师,不断的关心和鼓励着新月,还和新月一起翻译了鲁迅的著作《故事新编》,新月因为病情的恶化而休学,但是新月和楚老师的感情却在渐渐地升温,当新月意外的收获了这份弥足珍贵的爱情时,她是那么的幸福,她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想象着幸福的生活,楚雁潮心里却越发的沉重,因为他知道,新月的病情根本就没有好转的可能,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新月并不多的时间里让她感受爱情和幸福。

  当韩太太以种种理由强硬的拒绝了楚老师对新月的爱情后,新月绝望了,得知自己的病没有机会治愈了,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并非韩太太,而是梁冰玉,新月被彻底的击垮了,绝望将新月击的粉碎,再强烈的求生欲望也难以抵挡病魔的无情,生命在新月的身体上慢慢的流失,她是多么留恋这个美好的世界啊,她曾经给心爱的楚雁潮写了一封充满惆怅、惋惜、向不公命运呐喊的信,信中,新月违心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楚雁潮的心被击垮了,击碎了,他对新月的情感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给新月讲了杰克。伦敦的一篇小说《热爱生命》,希望新月用羸弱的身躯来向残酷的病魔作斗争,新月用喃喃的声音说道:生命……生命……韩太太用决绝的态度拒绝了楚雁潮对新月纯真的爱,楚老师被拒在回回的门外,并违心的答应了韩太太的无理要求,一个悲情故事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当新月得知自己真正的母亲是梁冰玉时,那颗脆弱的心脏彻底的垮了,年轻的心灵再也承受不住太多的苦痛,多年来韩太太对新月不冷不热的态度,看似母女却无法感受到真正细腻的母爱,在母亲梁冰玉尘封了十六年的信笺中得到解释,太多的不幸强烈的撞击着岌岌可危的心脏,新月倒下了,生命的烛光已到了尽头,她知道,明天是遥不可及的了……

  当新月带着对光明的留恋,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燕园的渴望,对家人的爱恋,对亲生母亲的眷恋,对楚雁潮的依恋,当一切都难以实现了,新月用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力气喊出了:“楚……”,一切就都结束了,新月再也难圆了,生命的终结也许是对新月最好的解脱啊。

  楚雁潮没有能在新月生命终结时陪伴她,“啊……”楚雁潮用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震响了天地,心灵崩溃了,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那一刻,楚雁潮的心,死了……当楚雁潮来到已经冰冷了的新月身体旁,轻巧的揭开新月身上“卧单”的一角,新月静静地躺在那里,静静地闭着眼睛,静静地闭着嘴唇,洁白细润的面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泪水滴落在新月的脸上,“新月,新月……”楚雁潮的呼喊再也不能叫醒新月了,新月已经放下了所有的牵挂,在也不会回来了,楚雁潮心碎了,绝望了,疯狂了,扑上去疯狂的吻着新月的脸,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这是他们的初吻,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

  穆斯林的葬礼上,隆重庄严而简朴,没有任何陪葬物品,新月书籍,妈妈的照片,字字含泪的书信,楚老师送给她的巴西木和留声机,还有割舍不下的校徽,全都带不走了……

  楚雁潮用自己的身躯为新月去试墓穴的大小,用跪着的双膝和坚硬的臂膀迎接着新月身躯进入“拉赫”,诀别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刻,我的泪水盈满了,心被揪紧了,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干叹良多啊……读这篇描写回回的巨著《穆斯林的葬礼》,多次让我的泪腺遭到折磨,这是一个现代版的‘梁祝’,悲情的故事压抑了心绪,感谢作者霍达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角,真挚的的情感,深刻的内涵,揭示了穆斯林民族在政治宗教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困惑,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梁冰玉站在新月的墓地前,她看到了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影,仿佛千年以来就伫立在那里,一把小提琴奏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悲惋,凄凉,仿佛是一对生死恋人的诀别,令人不忍聆听……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三)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电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www.lizhi.com)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