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地图》读后感
文/饕鬄
说来也巧,以前提起日本,态度一直很偏激的我,竟会因为一本书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对于日本文化不知怎的忽然间就充满了兴趣,感谢蔡澜先生的随笔,让我通过美食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日本。
日本饮食文化,似乎不受世界发展融合潮流的影响而慌乱自己的脚步,总是我行我素,不慌不忙地传承着那些质朴而又精湛的手艺。《日本美食地图》一书读毕,我不禁对那些百年小店肃然起敬。它们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去盲目扩大店面,扩充菜品以迎合消费者,而就是那样执著地,稳固地发展着一样技艺,反倒是消费者都因其精湛的手艺慕名而来。比如去吃天妇罗,都可以打听到具体哪个地区哪家店去品尝,又比如想吃牛肉,就一定要去神户品尝那香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独特味道。更有一位传奇的煮饭仙人村嶋孟如,竟用古法煮饭煮了五十多年,有人不远千里的来到他的店里,就为了尝一口他煮的白饭。做饭久了,他的手都有了直觉,米放指尖揉一揉,就知大概产地,米放口中嚼一嚼,就知具体产地,误差不超过三十公里。京都一位餐饮人士讲到:认真,精进,每天向极致靠一点点,这是他们活下去,活持久的秘诀。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日本这些小店如此长寿,认真总结后原因有三:第一,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北海道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奶制品无与伦比,蔡先生在书中也特别提到了这里的牛奶冰淇淋,味道之醇厚让一直嚷嚷着减肥的女游客们大快朵颐。第二,事业以家族为单位,小至花园万头那样专卖甘纳豆的门店,大至三得利株式会社那样专攻茶饮的集团,它们通过长子继承制,养子制使家族事业代代相传,前者保持财产的完整性和规模效应,后者保证了不断性。第三,事业与传统文化相关,比如传说十二世纪时日本名将源义经的爱妾静在掩护他避难时,在吉野山把制做牛肉饭的技巧教给当地居民,于是诞生了专营牛肉饭的吉野家,饮食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使它一直发展至今。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日本的餐饮服务非常周到,餐厅干净整洁,员工的一言一行尽显企业文化,迎接客人时笑容得体,言语亲切有礼;客人离开时,一直鞠躬挥手到互相看不到。日本人确实以有礼貌著称,这毋庸置疑,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服务环境下进餐,即使味道不好,火气也会消了一半。
日本食物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精。其一是外观精美,如日本大福,和果子,羊羹等传统点心,不论是从色泽搭配还是制作造型来看,一个个都如同艺术品一般美的赏心悦目。其二是量少质高,在备膳用餐的各个环节表现自然之美和四季的轮换交替,用应时的花草枝点缀菜肴,用的碗碟餐具和室内的陈设布置也都应时应季摆设,让人在饱尝美食的同时享尽春夏秋冬的自然之美。如怀石料理那样,餐具摆盘都极为考究,宛如艺术品,客人在进餐之时还可予以把玩,虽然总有人反映吃不饱,然而我觉得尝的是食之味,品的是景之美,足以。
蔡先生提到因为日本料理菜量精简,多生吃且少油腻,有效利用了食材的鲜味,抑制了动物脂肪的摄取,且日本人也有在七分饱时便停止进食的习惯,所以胖子比较少,而且他们大多长寿。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具有极强的自制力和自律意识,并且懂得利用自身比较匮乏的资源。虽然我国也有流传千年的养生之道,可在食材利用上,炒菜一炒一大盘造成的浪费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真是有点自愧不如,中餐似乎更注重的排场好看,如满汉全席那样,量多且华丽无比,才能有更好的震慑感,这一点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光盘行动仍是任重而道远。
其实日本的很多美食起源于中国,但为什么人家引入了我们的萌芽后,现在自成一体并且做得相当不错呢?我想,这是日本一直重视文化兴国,使他们国民意识比较强的缘故。而我国由于历史或其他各种方面的原因,有些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况且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确实容易在全球化潮流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但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相信我们可以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广大。
文化本无国界,任何国家的文化去掉政治框架来看,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都有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我相信两国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感谢蔡先生,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真正的去了解日本文化,真正想要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幻想有朝一日真正的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我也真心希望未来中日可以加深友好往来,共建和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