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国平对我来说就是如此。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热销,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先是《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然后是《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我知道周国平的名字是在一本杂志上,介绍他当时的新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以后一直喜欢读他的文章,喜欢他的真诚。
周国平对读者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对尼采着作的研究与翻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尼采曾是当时年轻人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那时候形成一股比较强烈的“尼采热”。读尼采不仅仅是人们内在的需要,还是一种时尚。他曾经把一个鲜活的尼采引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在这个时候,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等书对改变读者的精神结构,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更多读者了解周国平,是他的深入生活的哲理散文。
与众多同时代的哲人不同,周国平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摆脱了学术的艰涩,虽然质朴无奇,却异常地贴心、动人。他曾在《守望的距离》再版序言中这样写道:“为自己写作,就是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这是我所能想象的为人类写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他没有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够为后代带来什么,只期待阅读他文字的人们一点思考也就足矣。
周国平认为新思想无非是看事物的一个新角度,仅仅是一个角度,“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淡泊催产。有时思想孕育于淡泊,而靠沉默催产”。当然必须警惕的是:“谎言重复十遍就成了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成了谎言。” 他的作品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认真思考,用真诚一点一点表现出来。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我觉得这简直说到我心里去了,这正是我内心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我所恐惧的,我害怕自己一无所成反倒忘记了回家的路。周国平还告诉我们:“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周国平许多的文章都很短小,看着不累也不易厌烦,字字珠玑,平淡而隽永,淡泊中蕴含着积极,平实中闪着智慧的光,给人启迪,让人爱不释手。
周国平文章读后感(二)
读了《周国平散文逊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个个生命的启迪和发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作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儿园老师,我感觉自己的潜能不在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个伤口在不经意中流血,内心无时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永远追寻凯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涛汹涌、风平浪静、海市蜃楼,各种归属于大海的现象都会在人的一生中呈现,没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呢!只要尽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归,都能享受回归的战利品,使自己的精神获取新生的力量,那每个人此生都不会有遗憾了。
我也算是孤陋寡闻了,今天第一次接触到《周国平散文逊,老实说提不起兴趣看,这本书对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实在是生疏,可从开头简介部分了解到“周国平,他的专业是哲学,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着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不感狂言自己对哲学有多少认识,只能说对哲理性的文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感觉一个人无论处在人生哪个困境,哲理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作者说:“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气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地堕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其实一个人能朝这个方向走算是很洒脱了,可人有时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渊,在痛苦中挣扎。为什么说书是良师益友呢?也许当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这段话时,会振奋起来,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后留下的不能是无耐,应握起双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间。
读了《周国平散文逊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个个生命的启迪和发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作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儿园老师,我感觉自己的潜能不在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个伤口在不经意中流血,内心无时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永远追寻凯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涛汹涌、风平浪静、海市蜃楼,各种归属于大海的现象都会在人的一生中呈现,没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呢!只要尽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归,都能享受回归的战利品,使自己的精神获取新生的力量,那每个人此生都不会有遗憾了。
周国平文章读后感(三)
读了周国平,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人太理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他的教育理想很好,但是有没有可能达到呢?既然达不到,又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如果所有人都赞同他的观点,那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糟糕透了,实在办不下去了。我一直以为我的思想极端,读了周国平的文章才发现,他是如此叛逆……
这些文章贯穿着周国平对教育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平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这本教育集被认为影响教育界之一的教育作品,也在于其中谈到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这种哲学式的人生解读,既不是一种世俗的圆滑哲学,也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的出世哲学,而是追寻幸福感悟生活,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更贴近一个有着痛苦心灵的人的哲学。正如在书中所说:“人是唯一能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的意义时用什么尺度呢?仍然用人吗?尺度与对象同一,无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吗?人又岂肯屈从他物,这本身就贬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在谈到《人与永恒》时说:“我自己喜欢它,是因为它完全是无意为之的产物,脑中闪过一个思绪,一点感想,我就随手记了下来,心态非常自由。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就也获得了读者的喜欢。
作为一个教师,正象周国平在文章中所说的,首先要体验与学生沟通的快乐。这也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发现,学会发现、欣赏、享受自己的学生,享受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如果能达到这点,那将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对教育境界的一种升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独立思考、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你自己的,但又不仅仅是你自己的,还属于所有你爱着和爱着你及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或许你正在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或许某一天你们就会成为朋友甚至更亲近的人。周国平的思想给了我很多关于人(www.lizhi.com)生的启迪,让我学会善待学生、善待生命、善待情感、善待生活。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的祝愿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竞争残酷,压力巨大的社会,能找到属于自己诗意的生活方式,独立健康的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