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一)
读了宝爹的《现代化的陷阱》,给我的印象很深,也让我了解了很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何清涟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总结和检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做的一件事——国有企业改革。这本书被禁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何清涟本人移民国外也可以理解。
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大致的想法是,外企比国企好,国企和国内私企哪个好不确定。因为国企那时困难,包括二汽这样的大企业也困难的不行,发不出工资,工人大批下岗,但在岗的人毕竟还是在大树下,饿不死;私企的话干活累,也有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风险,所以也一般般。那时的外企很吃香的,毕竟规模比国内私企大,拿的钱也比国企多。
但是还没到十年,风向就变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首选是央企、然后是国企,而且是削减了脑袋要进央企国企,再有一个是公务员,再不济也要进事业单位,外企和私企排在很后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上个九十年代国企玩不转,然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完了还是玩不转,和老外合资,也未见得好到哪里去。于是,你不是效率低下,竞争力差么,那么我就让你垄断,没有竞争,看还活得下去不。任何行业,一旦资源和市场被垄断,傻子也能赚钱。要么一家独大,要么多家联合垄断,是一回事。《反垄断法》出台也就是放屁听个响而已。
一句话,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来看是不成功的,但用垄断的方法来弥补就不能称其为不成功而应该是失败了。国企靠垄断没死,国家的财产看似保住了(其实也未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自不用提),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丧失了,国家出台新三十六条,向民营企业放开几乎所有的垄断领域,但没人敢做,为什么,前几年有人做了,效益好了,结果被强制要求与亏损国企合并,换句话说,是被亏损国企强制收购。于是今年再出政策,言之凿凿,也没人相信。整个经济活力没有了,国家会出问题的。
突然觉得这就是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邓爷爷92年当机立断拨乱反正,才没使旧势力重新抬头。现在,是旧势力在复辟么?是在防和平演变么?不是的话,为什么不搞市场经济呢?郎咸平说,搞市场经济的前提是要建立法治社会,政府才能退出市场,那为什么不建立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社会的建立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这个又有巨大困难。所以,追根溯源,问题在这里。
如果像何清涟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写的这样的书的境遇没有得到扭转,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无论什么改革,即便不是作秀,也是徒劳的。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二)
读了宝爹的《现代化的陷阱》,给我的印象很深,也让我了解了很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何清涟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总结和检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做的一件事——国有企业改革。这本书被禁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何清涟本人移民-国外也可以理解。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也就不到十年前,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大致的想法是,外企比国企好,国企和国内私企哪个好不确定。因为国企那时困难,包括二汽这样的大企业也困难的不行,发不出工资,工人大批下岗,但在岗的人毕竟还是在大树下,饿不死;私企的话干活累,也有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风险,所以也一般般。那时的外企很吃香的,毕竟规模比国内私企大,拿的钱也比国企多。
但是还没到十年,风向就变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首选是央企、然后是国企,而且是削减了脑袋要进央企国企,再有一个是公务员,再不济也要进事业单位,外企和私企排在很后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上个九十年代国企玩不转,然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完了还是玩不转,和老外合资,也未见得好到哪里去。于是,你不是效率低下,竞争力差么,那么我就让你垄断,没有竞争,看还活得下去不。任何行业,一旦资源和市场被垄断,傻子也能赚钱。要么一家独大,要么多家联合垄断,是一回事。《反垄断法》出台也就是放屁听个响而已。
一句话,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来看是不成功的,但用垄断的方法来弥补就不能称其为不成功而应该是失败了。国企靠垄断没死,国家的财产看似保住了(其实也未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自不用提),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丧失了,国家出台新三十六条,向民营企业放开几乎所有的垄断领域,但没人敢做,为什么,前几年有人做了,效益好了,结果被强制要求与亏损国企合并,换句话说,是被亏损国企强制收购。于是今年再出政策,言之凿凿,也没人相信。整个经济活力没有了,国家会出问题的。
突然觉得这就是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邓爷爷92年当机立断拨乱反正,才没使旧势力重新抬头。现在,是旧势力在复辟么?是在防和平演变么?不是的话,为什么不搞市场经济呢?郎咸平说,搞市场经济的前提是要建立法治社会,政府才能退出市场,那为什么不建立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社会的建立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这个又有巨大困难。所以,追根溯源,问题在这里。
如果像何清涟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写的这样的书的境遇没有得到扭转,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无论什么改革,即便不是作秀,也是徒劳的。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三)
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的名篇《现代化的陷阱》出版八年了。而在很多文章中都经常引用她的其中的论述,八年的时间,却依然与目前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迷像具有极强的对照性。
《现代化的陷阱》开篇即指出:“有关转轨问题的分析家们严重低估了非经济约束因素对于改革的影响。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所有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最后都形成了一种滞后效应,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当今温总理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背景下,是否能看出这种滞后效应的另一种意义上的政治反射呢?如果这种滞后所带来的破坏仅仅是经济上的,或许还有补救的可能,可是一旦破坏深入到人心,“哀莫大于心死”。经济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而这一逻辑演绎到社会和政治中去,其结果很可怕!只要劣币与良币等值(甚至是劣币比良币还要坚挺),就会群起仿效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前市场经济的伦理比较脆弱,随着“如何清理计划体制留下的遗产问题”用“解放思想”彻底大破。文章从四个方面:“资源的管理配置问题、国有资产的处理问题、重建工作保障问题与收入分配的激励问题”作为切入点,指出这些问题是因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却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权力干预市场所导致的。从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看,恰恰是权力最容易插手的市场领域,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整个市场的运作规则,整个市场的法治和人伦基础也被大规模破坏。人心浮动,没有了信念,人就象立于沙滩,无根无据,我认为现阶段引导人们走入内心宁静远比增几点GDP来得重要。
书中从学理上分析:“后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利(www.lizhi.com)益的冲突,阶层的分化,价值观的转变以及民众参与改革的期望,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这些国家政治体制的承受力,导致社会发生严重紊乱”。所谓这种“政治体制承受力”,是原有的意识形态以及掌控这一意识形态的食利阶层最不愿触及的政治禁区。经济学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学,归属于社会性而非技术性的范畴,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合理社会的经典模型,“想要影响实际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家最终必须是让普通人信服”。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这种人文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和推动的作用。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财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就会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混灭、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
“发展并非只从商品开始,它是从人民以及他们的教育、组织与纪律开始。任何国家只要具有高度教育、组织与纪律,不管遭到怎样的破坏,都能创造出经济奇迹来。”何清涟女士这样认为。我想大破必须大立。当代中国已在“深水区”改革的今天,同时注重民众的素质教育,建立符合中华民族德行信仰,树立民族自豪感已经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