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面人读后感600字(一)

  当我读了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本书名叫《笑面人》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社会的艰难。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主人公格温兰普脸上的微笑,那是儿童贩子在格温兰普脸上做的毁容手术,从两岁起,他就和这些孩童贩子生活在一起,10岁那年,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狠心的儿童贩子把他丢弃了,格温兰普坚强的生活下来了,并在雪堆里救出了一个瞎眼的女孩,善良的流浪汉于苏斯收养了他们,于是他们相信为命,以卖艺为生,四处漂泊,过着艰难的生活。终于有一天,格温兰普的悲惨历史终于重见了天日,他知道自己是英国上议员林诺·克朗查理爵士的儿子,财产和爵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格温兰普重新获得了爵士头衔,他原来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无数佣人、有8座城堡,但他并没有被这些金钱所迷惑,在那即将承认他是英国上议员的一员时,他对自己所拥有的,表示不满意,并且批评了那些爵士,格温兰普的庆刚一讲完,就遭到那些贵族的反对,并且用嘲笑的口气对着他说:“把这个疯子给我赶出去。”最后这场议会不得不停止。

  这一刻,我明白了无论你是怎样的有钱,都不能自以为是,我们青年人遇到困苦的生活时要昂起头挺过去,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要拒绝,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同恶势力做斗争的心,要坚信邪永远胜不过正,正如格温兰普所说:“我们要对每一个人都尊重,不论有歧视的行为,这才属于我们青少年所拥有的良好品德。


笑面人读后感600字(二)

  罪恶社会的残酷现实正如《笑面人》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格温普兰所审视的一样:“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兄弟骨肉情家庭,没有良心的财富,没有廉耻的美,没有公道的法律,没有平衡的秩序,没有智慧的权利,没有权利的权力,没有光明的光彩。”

  这样九个“没有”,深刻揭露了社会制度的腐朽没落。作品主要通过对流浪艺人悲惨遭遇的描写,真实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上层建立的虚伪、奢侈的生活。我是带着气愤、同情看完这一本书的,在看的同时,我内心更多充斥着的是阵阵悲凉。

  我虽没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但许多事情却还是十分感同身受。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街道,随处可见的乞讨的人,有的拖着一条腿苦苦哀求;有的手里拄着拐杖怀中抱着小孩;有的在大冬天赤裸着上身卖弄技艺……无论是出自什么原因,我总感觉他们是值得同情与关怀的,看着他们用低下哀求的目光看着路人时,我的心里总是会泛起一阵酸意。于是每走过一个行乞的人,我总会忍不住弯下腰力所能及地施舍点硬币给他们。然而每一次都遭到质疑和批判:首先,是母亲略带责备地挡住了我伸出硬币的手:“你确定你要给他们?你肯定他们不是装的?”;再然后,是朋友不屑地语言:“快走吧,这些人都是骗人的!”;再后来,是周围路人的阵阵窃窃私语:“这小姑娘真傻,这种人嘛都是骗人的呀!怎么可以相信的啦,啧,啧,啧,现在的骗子真是越来越多了”

  我身处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一阵阵地发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生造“笑面人”的社会,是一个摧残人间的善良、正直和爱情的社会,也是一个畸形发展的社会!

  我多想发出灵魂深处的呐喊,用它来唤醒沉睡在人类心底的善良:“醒醒吧!人类!”


笑面人读后感600字(三)

  我爱读书,我曾经被《笑面人》这本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为《水浒传 》中的英雄好汉而喝彩,对《三国演义 》中刘备和诸葛亮 的足智多谋深感敬佩,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到愤愤不平,对《白雪公主》中恶毒的皇后咬牙切齿……但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要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在今年的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我让妈妈给我买的,因为我早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她非常了不起,我想通过这本书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女性。所以,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海伦·凯勒曾经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孩子,她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可是当她十九个月大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了,海伦突然高烧不退,等高烧退去之后,可恶的病魔却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力。也许大 家都不会相信,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考上了哈佛大学 (www.lizhi.com),而且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 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海伦·凯勒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自己看不见多姿多彩的世界,却又是那么想看一眼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好好珍惜。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和海伦相比,我拥有健康的体魄,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所以,我发誓,今后,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才不会辜负了我们所拥有的明亮的眼睛和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