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少年啦飞驰读后感(一)

  我买下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本来是想看书打发时间,同时也想了解韩寒的写作风格。

  一些人总爱拿韩寒与郭敬明相提并论,我认为郭敬明的文字纯净、忧伤,时而华丽得让人幻想眼前是一座纯金宫殿,时而纤细得像单纯时代的孩子的憧憬。而韩寒,必有过人之处。

  只是感到震惊的是,这本书的序言中令人觉得韩寒是个过于个性、独立的人。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往美好的事物上看,可是这世上毕竟少不了反面事物。而韩寒,他揭露了这个社会丑陋的一面,我想这并无坏处,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一些看似真实的东西。

  读过之后才知,韩寒与郭敬明的风格大有差异。书中“他妈的”、“傻X”之类的话看似粗鲁,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具表现力的词也就数它们了。仿佛郭敬明在将文字摆弄得深沉华丽,而韩寒则是朴实地表现一个现象或一个人物,读来更轻松,带点小情趣。

  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诸如“铁牛”、“陈露”、“书君”等等,不过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前文中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在学校门口卖羊肉串的小贩。当时“我”在那个卖羊肉串的小贩那儿赊了两块钱,很久很久以后在“我”还他钱并认为这种做小生意的对于借他钱的最能记忆犹新时,那小贩叫住“我”并递给“我”四根肉串说,小弟弟,你怎么付钱东西不要。

  看到此处我愣住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那种顾客多付钱他们一声不吭而一旦少付一块钱他们都会追究到底的人是很卑劣的。然而这种情况我见过多次,于是开始对这个世界失望。可是书中的小贩并没有为此斤斤计较,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人还是善良的。

  “总会有光明的东西的,在未来。”是的,总会有的。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使我们为那个在未来等待我们的光明的东西努力奋斗,满腔热血被时间、人情世故之类的东西冷却,继而感到十分失望,对世界。遗憾的是结果,美好的是过程。

  书中所说的一件又一件也许也曾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很琐碎,却又真实。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很光荣的事其实它的背后糟糕得一塌糊涂,而一些近似黑暗的事物说不定另有隐情而它的本质是好的。这些都说不定。那些文字就像一张干净的手绢,把模糊的视线擦拭清晰,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当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往事时,总能以一个与当时身在其中的自己所思考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思考它,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许在得到这个结论后会后悔当时愚蠢的做法,又或许庆幸自己当时的做法太对了。

  作者近似昏暗的生活却隐隐透着一道光,他追随着这道光一直向前走,途中期盼过,奋斗过,失望过也自豪过。过了很久很久以后他才知道,原来那道光叫做“梦想”。而我们,是否也该追着自己的那道光不断奋斗呢?人总得追求些什么,不然这一生就过得太没趣了。

  然后,我想了很多。继而绽开一个甜美的笑,因为我所认为的,梦想就在前方。


像少年啦飞驰读后感(二)

  一直对韩寒犀利的文笔钟情,假期闲暇读完《像少年啦飞驰》,《序》倒没什么,但在读的过程中,即使是刚刚开篇的小学生活,就有一种不适合学生看的感觉,里面的黑帮厮混,暗杀老师之类的幻想,对女孩子的暗恋和女孩们的恋爱等等,不会对现在的学生起到好的影响,毕竟他们的理解力还没到能理解的程度,只是单纯地读,假如不能分辨,一味地去模仿书中人的行为,是不是该追究韩寒的责任?同样,中学和大学生活亦是如此,其中不乏对老师和学校的贬低和嘲讽,如:班主任刘老师的不一视同仁;体育老师的好色猥琐行为;政治老师的畏权道歉行为的结果是:一度把“调情”称作为“讨论政治问题”;“野山”大学的偏僻和虚假等等;所以当看到韩寒为老师的权利所写的说说时是极为激动和感激的,附录本文末端。

  接着回归正传,文章里的脏话如“他妈的”“傻×”出现频率较高,不知他是否在刻意为之。他把“青春”解释为“青年人发春”,把“上海大众”说成“伤害大众”,把“张柏芝”说成“张白痴”。把罗大佑的歌词“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戏说成“穿过你的那个的我的手”;说“伪色狼的表现是每天装作一副昨夜纵欲无数今天肾亏过度的样子”;说“(野山)师范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的看见男的都表现出一副性饥渴的样子,而男的看见长成那样的女的都表现出一副性无能的样子”,树林里可以踩到偷情的情侣等等。显然,韩寒有些刻意在文字上做文章,但其幽默效果十分明显。在幽默的背后,语言上有些偏黄。可以说韩寒如此大胆张狂地写这些东西,是他性格直爽,喜欢直言不讳的表现。但我认为这些东西应适可而止,因为毕竟不是主流;而且对青少年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破坏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美好的向往!

  韩寒在叙说情节时很喜欢转折,而且用得较多。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到感观事物迅速转换而产生阅读的快感,而且起到了幽默及讽刺的效果。惯用词语如“……是没错的,错就错在……”“……这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是……”“当年春天即将夏天”“当年冬天即将春天”。而文中大部分是隐性的,运用直接叙述转折。如“此人非常漂亮,长发披肩,和蔼可亲。到后来,书君告诉我们,她果然是和蔼可亲的,任何人都可以亲她”;“那年我的确比较悲观,觉得这个世界上的确都是爱的踪影,爱骗人,爱吹牛,爱贪便宜,等等”。这样慢性转折造成了幽默的长久性,让读者感到锋回路转,回味无穷。如描写老夏与徐小芹的对话时,由“这话让老夏顿时感到失望”到“感到有望”到“感到无望”,再到“绝望”。喜剧成分融入其中,喜剧效果令人捧腹。

  这篇故事的编排不是连贯的。他在序言中已声明:这不是什么叙述风格或文学技巧,而是由自己懒散造成的。书中大情节之间似乎联系不大。也许韩寒只是想通过这些分裂开的事来说明主人翁“我”的生活飘摇不定,暗淡无光。但近似昏暗的生活却隐隐透着一道光,一道光明的亮点:就是当“我”还欠卖羊肉串的小贩两元钱,“我”本认为这种做小生意的对于借他钱的最能记忆犹新时,那小贩叫住“我”并递给“我”四根肉串说,“小弟弟,你怎么付钱东西不要。”看来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人还是善良的。“总会有光明的东西的,在未来。”是的,总会有的。因为他向往的是像少年啦飞驰,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积极向上,在绝望中不断提升希望。

  对青少年影响较好的还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如:“当我们都在迷迷糊糊的时候,老夏已经建立了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做中国走私汽车的老大。”而铁牛、老枪、一凡等等包括作者本人,都有提及各自不同阶段的目标并为之奋斗,这点是值得中学生效仿的。


像少年啦飞驰读后感(三)

  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的《像少年啦飞驰》,很有意思的书名。

  在刚刚看韩寒的书时,感觉他拥有极强力的笔杆,他的作品中总是带着对世俗丑陋的讥讽。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体现出其独立的思想。整部小说,基本在讲他从小到大的一些生活学习的琐事,有的很普通,有的很搞笑,有的很恶搞,有的很叛逆,有的很无知。其中穿插着他个人的看法,很犀利,也很直白,但是我认为,我们看韩寒的作品,就是看他的文字,即使他在书中揭露了很多社会的现实,这本书一开始我是看不懂的,他写的很散乱,没有什么线索,也没有什么主线,有的就是他那给我们深刻感受的文字。

  这本书写的是大学里的一些事。有很多都是怎么混啊,逃课啊,飚车啊,但是没有女朋友。发现过一个,仅有的一个让他顺眼的女生,但是后来回去没找着。就如书里最后一句话所说“所寻找的从没出现过”。前面还讲了一段和一个家伙一起写盗版书的事。

  看过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的人,经历很重要,它会让我成长的更快,特别是逆境。所以,我们不应该再去抱怨什么,不要再为一些小事而弄的自己恍惚。这个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徒劳的事情也很多,我想真正活在现实里的人,应该看得开,但是仍(www.lizhi.com)然具有执着,勇敢的心,去追求真善美,这就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了。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即使这个社会太过于狭隘,而我们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面对现实使我们现在必须应该学会的一门基本课程。

  初涉社会,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即使我们经历过许多的事,但是那是在校园里,那里有老师,有同学,有父母,他们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我们体会不到社会的黑暗。我们就像主人公一样有迷茫、困惑和失望,但是我们依旧不断地追寻着。这也许就是我们九零后的品性吧?可以叛逆、可以无知,但是我们必须追求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