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读后感(一)
《墨子》这部书综合和全面的反映了墨家学说有关各个方面的思想,包括“尚同”,“尚贤”,“非攻”的政治思 “尚同”是墨子政治主张的第一要义。《墨子》一书中的尚同篇首先阐述了确立“尚同”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论前提。墨子认为在没有刑政的社会初始状态下,“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于是“天下之乱,若禽兽然。”所以墨子认为要救世之乱,就要建立政治,国家,刑罚制度,即立“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那么在这里人们就有一个问题,即“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否必然导致人们的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结果?因为许多人发现人们之间“义”的不同和冲突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通过彼此的妥协和让步来解决,没有必要去否定他人的“义”。而这样一来墨子所提倡的“一同天下之义”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那么墨子的理论在这里出现问题了吗?不是。因为再进一步分析,虽然有上面的情况存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关于“义”的冲突都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彻底地排除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情况的发生。那么就整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必然。它不是一对一的必然,不是说有一次“义”的不同就必然导致一次非他人之义,而是说在“义”的不同和冲突这样一个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不了从而导致非他人之义及交相非的情况产生,所以说墨子的这个立论是成立的。那么我们明白了这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才能避免天下乱若禽兽然呢?墨子认为只有设立正长一同天下之义才能救世,于是有了他的一套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但是这里就又有问题了,即面对这样的乱世,救世是否只能用“一同天下之义”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有其他的方法,那么墨子所提出的这一方法是最好的吗?
以上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若两个答案都是否,那么墨子的政法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答案是否。因为我们知道不“一同天下之义”世界仍可以和平的发展,天下并没有乱若禽兽然,现实世界告诉了我们答案。其次,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也不难回答,求同存异这样的外交政策带给我们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显然有更好的方法存在。问题好象解决了,但是问题真的那么简单吗?应该看到我们轻松的得到了上面的答案,是由于我们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而经过了漫长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的我们是没有理由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历史长河中的事件,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在现代我们知道怎样最快的从北京到达上海是乘坐飞机,而这样的问题在两千年前正确的答案无疑是骑马。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如此。在墨子生活的时代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个阶段,我们所知的更合理的,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吗?即使有,但它有可能能被提出来并被实施吗?所以就我理解而言,墨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在当时不能说其全部内容都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但就整体而言,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在墨子生活的时代,救世的唯一可行和正确的方法就是墨子所提出的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
墨子读后感(二)
古代伟大的学者墨子,在其着作《墨子》一书中,多次用犀利的笔锋讥讽那些奢靡坠落的王公大臣们,纵观其全部经济思想,节俭是主要倡导的原则。
墨子的经济思想是以节俭作为原则,因而在物质消费上他的限度是实用,凡是超过了实用的范围,他都认为是浪费,是一种罪过。这在绝大多数人都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有时甚至是必需的,因为在这样的时代,统治者要维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除了加深对广大人民的盘剥外,别无他途。
生活上的奢靡坠落者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坯子里出来似的,从墨子时代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可他们的表现在许多地方都还差不多。比如,古时候他们是造宫室台榭、青黄刻镂,现在则讲究洋房别墅、豪华装饰;古时候他们是做锦绣文彩靡曼之衣,现在要求的是名牌款式进口时装;古时候他们要文彩饰车刻镂饰舟,现在的是高档轿车。古时候他们是蒸炙鱼鳖美食刍豢,现在是“鸳鸯火锅腾细浪,乌龟王八溜鱼丸”;古时候他们是蓄私拘女成百累千,现在是……
古今奢侈者们最最相似的地方是:他们大都花费的是人民的血汗、社会的财富。墨子先生愤怒的控诉他们“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使民“饥寒并至”。现在的腐败者公款消费,大慷国家之慨,被人民深恶痛绝。
由此看来,重要的是完善法制、制定机制使想腐败者无法腐败,这才能让老百姓们放心、才能彻底杜绝奢侈靡费之风。
墨子读后感(三)
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步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荣。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身于(www.lizhi.com)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只是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等不利国民生计的主张不适合他,才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
"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级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此观点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福的思想家。
治理国家,墨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不亏人自利和人不关己则为"兼爱"。他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只知爱己,利己,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与人之间才相互敌对。如今的我,对此也颇有感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的视野却在不断地缩小。当社会把宣传好人好事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的社会风尚由此可窥知一二。梦君为了有朝一日实现"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理想,我们就要向墨子学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呼吁天下所有人都相亲相爱。不为了"贪伐胜是名及所得之利"对他国发动战争则为"非攻"。墨子强谴"不义"之战,指出这种行为的实质也是一种无耻的"亏人自利"行为。为了消弭战争,他带领弟子从事实际的防御战争的研究。墨子的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从不以多欺少,挑衅寻事,而总是采用和平为主的手段与其他各国友好交往。即使有时他国冒犯我国,我们也总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来解决。可是一旦涉及我国主权与领土问题是,我们也是毫不退让的,甚至还会做出强硬的反击。
《墨子》一书,文字通俗平易,却内涵有许多丰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现代,它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身为21世纪年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