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一)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摘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这篇散文虽然是一篇“记”,但也可以当做是苏辙的人生哲学随笔来加以赏析和感悟!正如苏辙之兄着名文学家和诗人苏东坡的旷达人生态度一样,苏辙的人生境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善于在凡俗的甚至是艰难的日常生活之中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诗意瞬间和诗意片段,秉持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自然是与世沉浮,无往而不乐,无处而不快了!
国人的诗歌最讲求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讲究的是含蓄委婉的意境营造,力求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感染人的心灵,触发人心的共鸣,但为什么同样是面对清风明月,阴晴雨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根源就在于人物内心的人生观。从心理学角度看叫做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于是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就会生发出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反之,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甚至迥异的心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举例来说吧,正如当年的南唐后主国亡投降,被迫离开南京到了河南,沦落为当时的萨达姆。在一场潺潺夜雨之中醒来,面对本是愉悦人心的阑珊春意,鸟语花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却是内心充满了无尽绵绵的家国之恨和虏囚之痛!而同样是夜雨醒来的贵妇(不是狗名)李清照却是在浓睡一夜酒醉尚未全消之时吩咐仆人去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仆人也许是没好气地回答道:“海棠依旧”(呀!),李清照毕竟是一代才情诗人啊,当即驳斥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人一向认为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诗歌语言的凝练精致和言简意深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突出特征。女诗人李易安的这四个字彪炳青史,耐人寻味,令人称绝!它把一夜春雨过后的海棠树的那种绿叶更加清亮丰硕,花蕊经风雨浇打显得有些娇弱憔悴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和脑海之中了!
所以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苏辙先是以无比艳羡的口吻高度神往和赞美了一番快哉亭的亭主清河张先生建亭之处的无限胜景,这里既有自然的江河山陵之秀美,又有人文的风流人物传奇之遗迹,可谓快哉于目,又快哉于心!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那意思是说假如不是清河的张先生这样高妙豁达随遇而安之人,换成是另外一个小鸡肚肠的家伙,面对这里的山高谷深,古树萧瑟,清风冰凉,月光凄清,要不唉声叹气,悲伤憔悴患上忧郁症才怪呢!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二)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
中国如数家珍的文化中,贬官文化可谓是及其夺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及其夺目的一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仕途衰,文章才会兴。苏轼的《石钟山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还有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由于被贬谪居,心中难免会有所不平和愤懑,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含有一股独特的力量和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冲突,而这就是贬官文化。
通过一篇篇贬官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但更让我们感慨万分的是幕后当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碌碌无为。也就是说穷奢极欲的统治集团是成就贬官文化的根本原因。这在读过的《黄州快哉亭记》后感触更深了。苏辙“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背后暗含了多少辛酸和悲哀?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弟弟苏辙因上书求情而也谪居筠州。苏辙对统治者是该多么绝望啊!在楚襄王快哉之事中我们就可以读出。仕途忽跌谷底,这也是他们写文章的灵感来源。
中国独特的封建统治时期孕育了丰富的贬官文化,它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带给我们巨大是影响。
贬官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于统治者来说,贬官文章积累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百姓对统治者能力的怀疑和不满,而减少这类文章出现的办法就是文字狱。上文提到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大量无辜受害者被牵连被迫害,一时人心惶惶,莫不敢言,社会风气渐渐变化,文人墨客只能“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了”。另一方面,这种风气下的人们都难以克制心中的不满,却又害怕文字狱,通常所写文章及其含蓄,所言之语非常委婉,这对于当时文学上的写作风格也影响甚大。不难发现,宋神宗年代大家之作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手法运用之精巧令人赞不绝口。
贬官文化对历史的影响实为重大。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少贬官之作对于当时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在当时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却给后代统治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孔子多次被免去官职,无奈之下只能周游列国四处讲学,而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却被后世统治者所采纳,沿用至今。可见,贬官之作的影响之大。
当然,在我们这个纷繁扰攘,浮躁不堪的现代社会中,贬官文化似乎已经渐渐消失,不会再有忧国忧民的官员写出的永垂青史的着作,不会再有因自己未被重用而愤懑不平的佳作,不会再有自己满腹才华的治国大道的论述,即使有,也是极少的。与封建社会相反,现代社会拥有一股傲然正气的人是每一个百姓,贬官文化已不知不觉中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变成了“被贬之人”。对于食品安全,我们有苦要说,对于腐 败官员,我们有苦要说,对于制度改革,我们有苦要说。面对我们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又有谁来拯救或同情呢?谁也不知道。
苏辙评价《黄州快哉亭记》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辙一字立骨,又添彩于仕途衰,文章兴的贬官文化。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三)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不仅语言奔放,气势如虹,显示了一代才华横溢的名家的风采,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更是令人回味细思。
文章叙说了朋友张君梦得被贬齐安(即黄州)后建快哉亭以赏长江美景之事。“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看到这样的美景,岂不快哉!不仅如此,在赤壁之地(作者认为黄州的赤壁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看断瓦残垣,古城废墟,缅怀三国英雄的伟绩,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一种难得之乐。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苦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自得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涤心灵,望白云之清逸修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皎洁清虚自如,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样的景色,许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迷茫,振清风萧瑟,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恼憔悴,岂不哀哉!
为什么这样呢,作者认为,张君心中有自得之乐,不以物伤性。我想:生活中应该有自得之乐。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不能忽视:缺乏自得之乐。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要过米开朗琪罗式的悲苦生活才算有意义,有的人向往的生活清闲安逸,然而无论哪样的生活,都需要一些自得之乐。寻找自得之乐,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譬如同样是读古文,有的人浮光掠影,不求甚解,(www.lizhi.com)读来便味同嚼蜡;然而聪明人全神贯注地去读,认真地思考、品味、理解,积极主动地解决其中不懂的问题,细心总结,收获文字、语法、哲理、文化知识等各种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并且随时能够运用,他便读来很有自得之乐。
我们再来讨论下困难和痛苦中有无自得之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各种挫折必不可免,首先要摆正心态。着名科学家陈省身先生说:“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别人做了你没什么可做的了。”这样,我们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有自得之乐。
自得之乐虽然需要,但是有些狭隘。真正的乐在于让他人乐,让大家乐,让人民群众乐,才是最大的乐趣。范仲淹说:“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右任先生说:“计利当计天下利,祈福应祈万民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