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读后感800字

  昨天看了1964年版的《玉堂春》,终于明白了“苏三起解”是怎么一回事。小时候在老家的点歌节目里经常听到这个选段,却一直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昨天终于明白了,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官宦子弟王金龙到南京收债的时候偶然结识了烟花女苏三并对她一见钟情,遂为之挥金如土,三年时间不但花光了收债所得的三万六千两白银,反倒欠下妓院老板一笔钱,借钱无门被赶出妓院。好在苏三对他有真情,给了他一些银子作路费,才回到了家里。王金龙回家后刻苦读书,终于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并担任监察御史,手执尚方宝剑,巡行天下。苏三呢,被妓院老板所骗,被前相好沈雁霖买去作妾带回山西老家。因偶睹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的奸情反被皮氏陷害,以毒杀亲夫罪被判凌迟。送到上级复核时,恰逢王金龙巡视到山西,重审此案,使真相大白,并救了苏三。历经磨难,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虽是40多年前的电影,布景、特效等方面都还略显简陋,但人物形象却是表现得非常生动。且不说男女主角,单是王金龙的父亲欲笞子却又下不了手一场戏,就让人觉得非常生动。其它如妓院里行酒令的戏,也是颇有文化意味。可见当时编剧及导演用心之良苦。

  老实说,这个故事的主题有点俗套,(www.lizhi.com)终究摆脱不了“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不过,我在看时,却想到了情节类似但结局相反的《杜十娘》(潘虹版)。这两部戏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官宦子弟,为情所困,挥金如土,扫地出门。所不同的是,《杜》戏中的李甲不但性格懦弱,而且不学无术,所以杜十娘就只好投江自尽了。而《玉》剧中的王金龙却是性格坚定,用情专一,且读书刻苦,所以最终光宗耀祖不说,还抱得美人归,让人羡慕。不过,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似乎王金龙这样的人并不多,倒是李甲这样的人似乎更多。所以,在我看来《玉堂春》的最终结局就可能只是广大劳苦大众在黑暗旧社会中的一种美好的幻想,一种精神安慰。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的原因。因为前者更真实,更深刻,更让人清醒。

  在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的当下,像王金龙这样的人怕是稀有动物,而李甲这样的人倒是比比皆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