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魔术师的读后感(一)
昨天,我看了《大魔术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张贤的魔术师和一个叫雷大牛的“军阀”与一群搞复辟的清朝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我觉得,有些人表面上是坏人,实际上他在做好事。就像雷大牛。他表面上联合日本人,帮助清朝妄想搞复辟的人,其实他这么做,是为了骗取日本人的精良武器。最后在魔术馆举行仪式的清朝人就是被和他们搞复辟的日本人送给雷大牛的坦克打败了。当时在放关于坦克的电影,清朝复辟者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来了一辆坦克,日本人说:“电影都是假的,别当真,也别认真”。可是,张贤用魔法,使舞台上的坦克就像在电影里一样。坦克开出了幕布,雷大牛从坦克车上下来了。当时可没有3D电影啊!日本人就奇怪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怎么也不能不相信。等那个坦克开炮了,日本人和复清者才知道上当了。可知道也来不及了,那些人被通通打败。
我还觉得,张贤很聪明。他惠眼识珠,看得出谁是好人,又惠眼识“猪”,看得出谁是坏人。他真心帮助雷大牛,也看似帮助了雷大牛的副手刘昆山,他在“帮”刘昆山时,其实帮助雷大牛获得了大量的难得的信息。他其实是一个优秀的好间谍。
张贤有一句话很打动我:只要信念坚定,梦想一定成真。我觉得,人干什么,都得努力。但也不能干坏事,人必须要有道德,有了道德,才能够成就事业。
小说大魔术师的读后感(二)
《大魔术师》——一个很没有创意的名字,起初是无法引起我太大的兴趣的。但当我有着强烈地读小说的渴望而又茫然于选择时,却被这本书的一些绚丽的介绍所吸引,虽然我时常并不屑于去相信这些广告般的内容,但毕竟也没啥比较好的目标,于是就在去年买了这本,今年有空时开始读了。
准确点说这篇读后感写的有点过时,因为我已经读完这小说有一段日子了,今天忽然就想为它写点读后感。既然小说名称中有“魔术”二字,当然是以此为主题的。2009年的春晚火了刘谦,我自己也曾一度在考虑以魔术为主题写个小说啥的,只是一想到没有市场的去向,于是便一直懒于提笔了。而如今看看别人写的,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现在流行“类型小说”,我还在琢磨会不会这也是一本此类的故事,那么甚至会不会与我构思的大同小异?
当我真正地开始看时,发现我的想法错了。故事大概发生在民-国时期——当然我也不知这个定位是否准确,至少大概就在那段日子吧。而故事采用了一种倒叙的手法,在今天的事件是一场魔术比赛,其评委居然把刘谦的老师也搬了出来——写得像是真事似的。之后便是回忆那个时代的风云事件。故事的主人公叫张贤,一个来自于神秘的人物,却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古龙喜欢用一种特别的手法,一般人是让主人公感受另一些人的神秘与莫测,而古龙却喜欢让主人公自己就是一个谜,一个神秘莫测的角色,作者张海帆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模式,的确是一种容易引人入胜的手法。从他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仿佛在他身上有一些谜的东西,甚至让人无法想像他会是后来的主人公。而他施展的,正是在那个时代叫戏法、后来才被定义为魔术的东西。无论是他魔术的内容,还是他的故事,仿佛都有一种奇幻的感觉,让人无法揣度其真谛。当我们读的时候,既有一种想知道他每一步莫明其妙的举动要做什么的意愿,又想知道他下一个魔术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这样奇幻加悬念,无疑在水准上超越了目前流行的“类型小说”,让人禁不住一气呵成地读下去。
整篇故事直到后半截才会令人读明白,他的出现与每一次举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营救落在当时北京职权最高的段士章手里的自己当年的未婚妻。纵然已经被段士章占为己妻,且已霸占十年之久,可是他依然痴情不改,为了这个营救计划,他计划了很多年。当时的段士章在北京恐怕相当于封建时期的皇帝,在皇帝手里救人,无异于虎口拔牙。这让我想起了《还珠格格》里小燕子一伙营救香妃的过程,即使是内部人,还得编出什么变成蝴蝶飞走了的闹剧,后来终免不了被判了斩刑——当然事实是没真的斩,由于这里不讨论这部剧,具体内容不作赘述。一个平民要从“皇帝”手里抢走他的“爱妃”,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他的计划层层叠叠,每一步看似失误的举措也成了他早就计划好的一个步骤,这大概是所有谋士使用的计策里最高明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迷惑当局人,而且还会让后人知道(或是从小说里读到)之时感觉悬念丛生,刺激好看。比如张贤因为“私通段士章的姨太”而被拘入狱,当时第一反应真以为是他因为思念曾经的未婚妻柳荫而在私会时被发现了;比如他一直信任的李奉仁对他的出卖,第一反应也是终于遭遇了小人,却没想到竟是这“出卖”竟是他的授意,是有意安排;再比如最后他与柳荫双双跳火自惊—不过最后这一幕倒没真的以为什么,毕竟洋魔术师贝得与张贤的密议始终没有揭开谜底,故事的结局总应当有所交待,所以琢磨他还不至于就此死去,只是没想到正是这投火的一幕却是密议的一个计划,同时张贤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意外与惊喜,也不差这一回,所以最后这个悬念并不是设置得不好,而是已经实在无法让人相信他已经黔驴技穷。果然,他与柳荫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且最终能够长命百岁……
一部以魔术为主题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归结为魔幻文学一类,所不同的是,当真正的魔幻文学在故事中的人物遭遇险境或是有什么特殊事件发生时,作者总会以魔幻的方式来让情节自然流转,而本书却不能如此,毕竟魔术是人类的活动,最终作者张海帆既要突出魔术,又要合理地把故事往下进行,确实需要一番功力,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值得人佩服。在我书架上的一百多本书里,这一本可以排在我最喜欢的前五本之列(当然《哈利·波特》全套要按一套来计划),读过后回味无穷,遗憾的是能如此吸引住我的书并不多,不过却并不能阻挡我读下去的步伐。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自己的创作呢?暂时并不明了,也许心理颓废期还没过吧?呵呵。
此本还用了一个噱头,明明是虚构的故事,却在开场时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魔术会场,其中几个评委都是世界顶尖魔术师,其中一个还是刘谦的老师……这么引用不会引起相关人的意见?我还真不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能管得着。这让我想起了蔡骏的《天机》里引用了几个世界着名人物——他们还活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罗琳,说她因为“天机”一事对着电视发表了许多看法,看法的内容也写得非常详细……而那些看法当然不是罗琳自己表达的,(www.lizhi.com)当罗琳女士亲眼目睹这些内容时,却又作何感想?如果他引用的是中国人,估计早就闹翻天了,除非他们本来就认识,早就说好的。
一本《大魔术师》让自己心驰了好一阵子,也许不久后会有它的电影问世——当然这只是猜测。如果有,我一定会去欣赏一下。毕竟只是一篇《读后感》,又顾忌说了太多的情节会让因为此篇读后感而想读这本小说的人在阅读时失去太多的悬念,所以暂时只说这么多。说实话,这一篇并没有说出太多东西,只为留个纪念,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