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读后感(一)
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离别,龙应台看似越来越孤独,然而,在无数次的“目送”中,她也变得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豁达。一句话:寂寞,却不孤独。再用她在《寂寞》一文中的话来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在我看来,她把寂寞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可以排遣消减的,不如称之为孤独;而第二种则是只能一个人独自面对、体味的。而现在的龙应台显得是在第二种寂寞中,她已经悟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即便四顾苍茫,唯有目送,如今的龙应台也会勇敢面对,素颜修行。
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我先是心中酸楚,倍感凄凉,仔细揣摩一番,回过头来再看身边的人和事,却更仿佛有所释怀了:有一种寂寞,只能自己去面对,与其怨天尤人、凄凄惨惨,倒不如用一种更淡然、豁达的心态来面对。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生命中的这种寂寞,甚至有时候只有这种寂寞才能让我们更深刻、更透彻、更豁达地去看待人生,更宽容地去面对生活。
自古圣贤皆寂寞,大凡心中有所执着的人,常会有与世俗红尘有些格格不入。
寂寞读后感(二)
虽然我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不必像从前那样忍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正如梭罗在《寂寞》中所写的那样——一个清贫却无忧无虑的年代,简单却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年代,没有尔虞我诈、纯真与善良的年代。(www.lizhi.com)
我敢说,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瓦尔登湖”,那个也许是不切实际,却是最为纯真和充满梦想的小世界,我们记忆最深处的一处净土。还记得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林间小屋吗?还记得鲁宾逊那艰苦却自在的荒岛生活吗?还记得保尔·柯察金生活的那个激情四射的红色年代吗?有人说,这些东西和梭罗一样,已经过时了,已经和这个讲求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时代格格不入。梭罗过时了吗?我看没有。
抛开那些拔地而起的城市,揭掉我们脸上的一层层虚伪的面具,我们所剩下的,只有对生活和未来的困惑和迷茫,只有这花花世界的浮华与喧嚣。人性是如此的苍白与无力,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孤独与寂寞,这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无奈。仔细读一读梭罗的文字,你会发现自以为是的我们是多么的滑稽和可笑。梭罗选择了与瓦尔登湖为伴,与寂寞为伴,却收获了人生真正的快乐与真谛;而时时刻刻都在为金钱和欲望而奔波的我们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除了那些发散着铜臭味的钞票和永不满足的欲求,还有些什么?我们才是真正孤独和寂寞的可怜人啊!
穿过这百年的岁月与沧桑,梭罗,这个手持鹅毛笔和书卷,静静地坐在瓦尔登湖畔沉思的美国人,仿佛在想我们挥手:“我已经找到了真理,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