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一)
在第三回中,主要讲的是林黛玉初入荣国府。从这一回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细心,谨慎,深知人情世故。
黛玉入住贾府时,岁数也不大,还算是一个孩子,但她却对身边的事情观察入微,“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试问有哪个孩子会去观察这些,想到这些?从这里看,林如海是小看他女儿了,这哪像是“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孩子呢?林黛玉的细心在文中多次可见,从"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便可推断出,这是她外祖之长房;还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甚至连所经之处也都仔仔细细地观察。
除了细致观察,林黛玉的礼数也是很周全的。“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一个孩子能够想到这些已是不容易,还要做到,这更是难。虽然林黛玉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但毕竟年纪还小,又是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静下心来,不多言不多行实在不易。由此看出,林黛玉很识大体,懂得礼节。到王夫人屋里时,老嬷嬷们让黛玉到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从细节中再显黛玉礼数周全。当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明明人都没在跟前,但该有的礼数,林黛玉是一点也没拉下。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二)
书中第三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熙凤的出场,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原来的沉寂,显示了她肆无忌惮得性格。
“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何人来此放诞无礼?”从中可以看出凤姐的地位很高。接着写“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齿笑先闻。”初次见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驯服。携起黛玉的手,问这问那,细细打量,并夸奖她的美貌,说像个嫡亲的的孙女,赢的老祖宗的欢心。这这又说,姑娘想要什么吃的穿的玩的只管问我。“只管”说明了王熙凤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她的管辖范围很大。许多人都在她的束缚之内。写到她为黛玉丧母抹手帕。等贾母说道,我才刚好,你又来招惹我。她马上转悲为喜,破泣为笑,一下子有哭泣转为笑,为常人不所具备。反映了王熙凤虚伪,见风使舵的真实面目呈现在人们眼前。
可见王熙凤大权众揽,不仅是因为他是荣国府贾政的女儿,更因为阿谀奉承,被家族统治所赏识造就了他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助长了他的心狠手辣。封建社会正是由于王熙凤这样的人把持着,才使内乱四起。通过这个人物,说明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没落的社会制度。
红楼梦第三回读后感(三)
《红楼梦》第三回,可说是为父母做传的。据我分析,文中共记述了三类父母。
第一类,严肃说教型。代表人物:林如海。
贾敏因病去世,贾母心疼外孙女,派人接黛玉进京。彼时的黛玉,刚死了母亲,又无兄弟姐妹,父亲林如海就是她在世界上最亲的人,故,黛玉“不忍弃父而往”。想来,林如海“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夫人刚刚去世,膝下只有黛玉一女,他一定也是舍不得黛玉的,所以要等黛玉身体“大愈”之后才会安排其前行。而面对着黛玉的不舍,他却说黛玉此去“正好”减其“顾盼之忧”,让黛玉丝毫感觉不到不舍,倒好像去外祖母家是为了让父亲不牵挂自己。爱女儿爱到逼她离开自己身边的地步,这父爱真可谓深沉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政与林如海郎舅二人能相互欣赏相互信任,定是相类似的人物,因此,看林如海便可见贾政的为父之道。想想日后贾政笞责宝玉,又何尝不是一下下打在自己的心头?
第二类,只幼吾幼型。代表人物:王夫人。
贾珠死后,王夫人眼中便只有宝玉。看她在第三回叮嘱黛玉的话,表面看上去是说自己的儿子不好,实则就怕黛玉去“沾惹”他,让他生出事来。这一点在以后的文章中也有照应,所有“沾惹”宝玉的女孩子,在王夫人眼中钉肉中刺。(是啊,谁都不能沾惹宝玉,不过袭人可以。别说晴雯了,我都不服。)
第三类,幼及人之幼型。代表人物:贾母。(www.lizhi.com)
贾母是个可敬可爱的老太太。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我们就已得知,贾家的女孩们,不管是哪一支的,也不管是正的庶的,都在贾母身边长大。在第三回我们又看到,黛玉作为贾母的外孙女,贾母却从未把她看做“外”,而是安排她跟自己的宝贝孙子一样,住在自己身边。文中特意说“外亦如迎春等例”,除了说明对待黛玉的态度,也同样说明了对待迎春姐妹的态度。到了后文书,我们还得知,湘云也是在贾母身边长大的。真真是个菩萨心肠的老奶奶,就连一般的小道士,贾母看了也会说“可怜见的”,不让为难他呢。
想来,世间合格的父母,也差不多都属于这三大类了。只可惜“痴心父母古来多”,到头来,又有几个不是为子女所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