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传记读后感(一)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有着前无古人后来无来者的伟大功绩,从而结束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统治,可尊称为“国父”。直到现在,孙先生仍然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孙中山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爱国者。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孙中山由一个怀揣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热血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坚定执着的革命者,并由此登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他以政治家卓越的组织才能,倡导建立并壮大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民国初建,他将临时大总统的崇高地位让给袁世凯,固有“知人不明”之憾,但同时不也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公,视个人权位如敝屣的博大胸怀吗?

  孙中山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他以他的大无畏气概,策划并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此后为保卫共和制度,他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维护统一、反对封建军阀割据的长期不懈的斗争。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晚年,他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追求真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合作,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进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说道:“我们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孙中山献身的奋斗精神和崇高道德。孙中山毕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动,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曾说“孙中山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作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我想“孙中山”这三个字将烙印在所有为了平等自由而奋斗的人的心中。


孙中山传记读后感(二)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

  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

  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这就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遗产。

  读完《孙中山》以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博爱”。“博爱”是宽阔的胸襟,“博爱”是友善地待人,“博爱”是高尚的品质。朋友们,一个有才气、品质高尚的人,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做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孙中山传记读后感(三)

  这两天在长兴读了《孙中山传》,在读的过程中感慨良多。先生幼时的经历,儿童时期承担家务,培养的吃苦的品行,在自由的天空里让自性不被束缚的成长,少年时期求学西方,对比中西的社会状况加上当时西方教育的启迪萌生了爱国救国之志,在基督教的教义熏陶下让他的爱国救国之心升华成带有宗教色彩的救世情怀。先生自少年时起就开始由此发心,学习成绩优异,其聪慧异于常人,青年时开始了救国之路的探索,加之其不屈的个性,一路突破各种阻挠坚持寻找自己心中的方向,行成了先生独特的人格和见解。成为了中国最早醒过来的人,并且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行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先生能在四万万中国人中第一个有目标、有组织、有策略的组织了推翻清朝的第一声炮响——广州起义。

  在之后的岁月里先生组织了数次起义活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和挫折探索着救国之路,其执着的精神和厚重的底蕴让我仰慕不已,在这个漫长、曲折的救国之路上先生的影响力不断的增大,唤醒了更多的国人,也找到了更多的并肩战友,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当然这个过程中先生执着、坚守的心是无比珍贵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很多的人怀疑了、退缩了、泄气了,在整个队伍失去信心的时候是先生一次又一次将大家的扶起,团结起来继续战斗。如此才有后来的武昌起义的成功。(www.l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