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的读后感(一)
一个人邂逅另一个人,本是寻常之事,但如果邂逅的是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或是一位名人,甚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顶级科学大师,那自然另当别论——或欣喜,或激动,或崇敬。作者邂逅的恰恰是这样一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史蒂芬?霍金。偶然的相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让我们随着他的《邂逅霍金》邂逅了这位伟人——霍金。
霍金是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大师,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因患了一种奇怪的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多年,但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时间简史》等震惊世界的名着。病魔虽然将他禁锢在轮椅上,但他却以深邃的思想引领人们遨游在广袤的时空。霍金遭遇到了这种及其罕见的疾病,若他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不幸,他必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得到举世的尊重和敬仰,而那疾病必然会毁掉他的才华,他的智慧,甚至他的一生,但他并没有允许病魔对他这么做。霍金人残智不残,人毁志不毁,他踩在病魔身上顽强地存活下来,为人类做出杰出了的贡献。这是霍金活着的价值,是别人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原由。霍金的成就对于所有生理上缺陷的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对于正常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他坚强的毅力使其得到许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着不平凡,使他如此幸运。
《邂逅霍金》让我感受到,宇宙无限,生命有限,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比不上弹指一瞬,人生是短暂的,人总要面临死亡,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则,用这种角度看待生命难免有些悲观,若是换个角度,把短暂的生命看作是宇宙赋予每个人的一次机遇,一次能够名垂青史,创造永恒的机遇,那也许会更珍视生命,这便是活着的价值。
《邂逅霍金》让我认识到,无论是一个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活着,只要还有生命,他都应该有自己活着的价值。霍金是个残疾人,但他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气质和智慧,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同,它是伟大的,是独特的伟大,是超常的伟大。
同时,《邂逅霍金》也给了我启示,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个世界贡献,没有理由逃避生存的责任,更没有理由不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即使是细微的,不起眼的贡献,那也是一种价值。只要还有生命,只要还活在这世上,就有创造人生价值的权利,同时也拥有得到人文关怀的权利,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世界添光加彩。任何一个人都有活着的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受到尊重,生存的价值等待我们去见证,像霍金那样,用短暂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邂逅霍金的读后感(二)
葛剑雄先生的《邂逅霍金》选入教材,自在情理之中,一是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一是编者选入教材的意图都是很值得探讨的。
没有邂逅霍金之前是对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对其着作《时间简史》耳闻没有亲见,当听到西方哲学博士也没有读完这部作品,我“颇感自慰”。
这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人们认识霍金首先是因为其身残志坚,因其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其作品少有人读,也说明霍金的研究领域很少有人涉足,很少有人能够有所建树,这更突出了这位科学家的独到之处——高屋建瓴,曲高和寡。
邂逅霍金时,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
敬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贡献;凝视其人生轨迹与研究路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震惊其羸弱的弱小的身躯倾斜地安放在轮椅中,震惊其严肃的冷峻的理智的目光和严谨科学思维,震惊其智慧的头脑坚定的意志和超常的魅力,震惊其静静的塑造力和感染力。所以作者说“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从《邂逅霍金》中钩沉。
当霍金经过时,人们都表现得那么自然,“我”明白“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两者缺一不可。
霍金更大的幸运是能够生活在剑桥,(www.lizhi.com)他完全可以像个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我认为作者写作本文一个明显的意图就是因为很多名人都忙着应付一些社会活动,而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搞自己的事业。而很多娱乐记者或者媒介也像凑热闹地曝光,显示了对生命的一种游戏。在不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用在贻害别人的生命。霍金能够安静地生活在剑桥里,一是这里的学术氛围很适合,二是这里的人文环境更适合像霍金这样的人生活。作者也正是对这种喧嚣持一种否定态度,才更珍视这样一个宁静的氛围。
因此,作者在结尾时说,愿世界上其他的“霍金”像他那样幸运。此处的霍金自然是指那些身体残疾的人,更主要的是指那些为了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健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