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读后感(一)

  《中国人史纲》是我在假期里看,厚厚的一大本书,我花不少时间去读它,不过觉得蛮值得的。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在九年多的监狱里写下的巨作,它描述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满清王朝末期腐败无能下的那一段不堪耻辱历史,这部着作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感时忧国,是一部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着。它描写没有空洞乏味,但精彩好看不乏深刻的洞察力,是一部好作品。

  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而这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历史教科书所缺乏的。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用既深邃又开阔的视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兴衰,东西方不同的境况,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时期的中国,使我们为中国前期的鼎盛感到自豪光荣,为中国前期的先进而欢呼,为了后期的满清王朝的腐败衰落而痛心,为了后期的落后而受到的屈辱感到悲愤。

  柏杨娓娓的诉说了中国人的历史,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梳理几千年的中国,按时间逻辑编写,对于中国人民遇到的艰辛和苦难给以深切的同情,对于那腐败的阶级统治表达谴责。……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我很佩服柏杨先生,他的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被别人称过为“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我佩服敢勇于写出自己的话,直接的披露社会百态。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中国史纲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有了许多感触。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从盘古开天劈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它脉络清晰,语言流畅,表现中国文化的发展路程。这本书包揽了三国、水浒,囊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进程。文章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作者一边写历史故事,一边赞叹历史的进步、嘲评历史的退。不仅如此,作者还是在监狱之中整理、编辑这本书的,可见作者的精神。给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读到后来,我看到网上别的读者的言论,才知道柏杨先生表面上是在写历史故事,实际上是在写中国人的心。作者是在用历史故事体现人物的性格,突出中国人心的发展。

  柏杨先生写这本书,为的是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中国历史,更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中国人这一路上的艰辛坎坷,让人们受益更多。


中国史纲读后感(三)

  假期我找到了张荫麟先生的唯一专着《中国史纲》(上古篇)拜读。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石龙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张荫麟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文学院四大才子”。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1934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大历史、哲学课。《中国史纲》原为高中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张先生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历史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历史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历史人物性格和活动。(www.lizhi.com)

  在“封建组织的崩溃”中我读到了这样文字:至迟在东周的初期,整个帝国里已有与此相类似的情形,充满了这个时代历史的是王室和诸侯间的冲突,诸侯彼此间的冲突,公室和氏室间的冲突,氏室彼此间的冲突。但亲者不失为其亲,宗族或姻戚间的阋争,总容易调停,总留点余地。-----宗族和姻戚的情宜经过的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揭穿,它的窟窿愈多,则权威愈减。光靠亲族的情宜和君臣的名分维系的组织必不能长久,何况姬周帝国之外本来就不能特殊的这两种链锁拘束的势力。

  在“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中,张先生写道:顾名思义,战国时代的特色仍在战争。这时代的战争,在质量上都大变春秋的旧样。在春秋时代,征战的目以取俘夺货、屈敌行成为常例;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例外。在战国时代,则征战的目的以占夺土地、残杀敌人为常例,而仅只取俘夺货、屈敌行成为例外。国家对士兵,以首级论-功,每次战争动辄斩首十万八万,甚至二十万,甚至一坑四十万。我们的字典中最凶残的“屠城”一词是在战国时代出现的。“师这所处必生荆棘”,“大兵之后必有凶年”,都是这个时代形容战祸的实话。

  至此,我被学生语塞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但我愈发被先生的文字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