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出路读后感(一)

  贝弗利·斯通编着的《心的出路》共分三篇分别是:第一篇——现在的你。

  第一篇向你描述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将对你产生的危害——让你不能度过和利用好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描述了优柔寡断对你身心造成的影响,阐明了你仅有的两个选择:要么行动起来改变现状,要么换个角度或方式看待它。

  第一部分为你理清了你动身改变所要面临的难题,以找到造成你停滞不前的原因。它为你构建了一个总体的框架——你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将帮助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挣脱困难的束缚。这部分将帮助你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一个真实的审视,亲历见证继续身陷这段不愉快的关系中是多么痛苦,解释你为何仍执迷不悟的原因。或者可以换种说法,这部分阐述了你对更加幸福美满婚姻生活的向往,但却为此无能为力的原因。

  第二篇——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该篇向你提出了一系列黄金问题,以鼓励你认真地审视自己、挑战自己、突破自我局限,帮助你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部分将启迪你反思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对你的影响,教你如何结束自己当前停滞不前的现状,努力以客观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己,不要做任何欺骗自己内心的事情。这部分还举例说明了你怎样受到他人的影响,怎样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义务和承诺的束缚——这些都严重左右了你前进的步伐。

  第三篇——突破自我的六道跨栏

  该篇将教你克服生活中的六大障碍的技巧和方法,以帮助你成功地跨越这六道障碍,改变当前的生活现状。这将有助于你打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进一步迈向全新的自己。

  《心的出路》是一本情感类书籍。


  心的出路读后感(二)

  《心的出路》就是一本可以触动心灵的书,字里行间里,就有苦苦寻找的答案,到处可见让人灵魂震颤、豁然开朗的句子!作者从临终病人的濒死经验中,精选了真诚、爱、关系、失去等十五堂“功课”,告诉我们怎样才算“真正地活过”。感受着生命的跃动,把颇有感受的几堂课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爱的功课----“每个人都怀有爱,生命与冒险的梦想,却可悲地用各种理由告诉自己不要去追求。这些理由看似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同时却也是一种禁锢。”

  大家不表达出自己所有的感情,尽管有时真的非常需要。对他人表达友好,怕被勾心斗角和闲言碎语淹没;对领导表达关心,怕被同事说自 己拍马屁;想对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恋,怕被对方拒绝,怕丢面子;想告诉别人自己一个人的孤独,怕被别人笑话,生活品质不高;遇到难过的事情时,想痛哭来发泄,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坚强……这是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时常活在这些可能降临的恐惧中。自己也曾这样矛盾的生活着,逃避孤独、恐惧、痛苦,却更加孤独、恐惧、痛苦。

  相信爱与恐惧创造了这个世界的说法,爱越多,恐惧就减少。很多人在没成熟时,是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焉知恪守和自闭不是开放前进的心灵道路。一旦受到伤害,便已经无法再保护那一刻的自己。但是如何不再遭受同样的伤害,却是思考和伤痛交织进行的,直到用理解来化解掉疼痛,用接纳来包容他人的行为,也就领悟了自我、它人等人性的精髓。

  耐心的功课----“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不一定要解读为不完美,请试着相信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理。”

  有时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理想中的结果。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我们痛苦、困惑……

  慢慢感悟到,生活本应自在,听任自然也可以是积极的态度。放弃试图控制工作、感情、别人,一切自然会有它的发展方式;不妨用中性角度看待世界,而不是“非赢即输”的二分法,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心慢慢变得平静,开始享受过程,学会顺其自然,世界不是来争输赢的,世界是要我们来爱的。人在自然面前很渺小的,万事万物皆有定数,改变外在环境并不能带来心灵的平静。顺其自然的放松,沉静的耐心,才带来内心的平静,如果不能体会到爱、同情、责任等,不能感受到爱所带来的美好与温暖,那世界太可怕了。真正感受到了那种自然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那面对任何结果就可以从容面对了。

  力量的功课----“每个人内在都拥有惊人的力量,只是自己不自觉罢了。你没有能力让别人快乐,却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快乐。”

  伤害,原来是成长所必经的痛苦之路,那么它的意义便不再是别人带来的表面上的伤害背叛等行为了。从痛苦中成长起来,再到醒悟,去挖掘自己内心的爱的能量,再焕发出爱的作用——这条路,要经过辛苦,悟性,和心血。自己将不再视别人的伤害为“伤害”。终于明白:没有人可以伤害自己。痛苦和快乐,都是自己选择的。在自己内心达到了丰盛,充实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把这份爱和人分享,把更多的笑脸带给其他人,然后带动他们,影响他们,从而使他们快乐!我想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时间的功课----“如果你抗拒改变,你一辈子都会处于抗拒状态。”

  改变是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大家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买好多漂亮的服饰,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站在镜子前看自己是否有皱纹。害怕别人问起自己的年龄,希望别人夸自己越来越年轻,尽管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感叹,自己要只有十八岁该多好。总是在忙着羡慕年轻的人,忙着回忆年少的时候有多么无忧无虑,有多么开心快乐,一年又一年,一直活在羡慕和嫉妒里。其实只有真正用心过生命,享受每个人生阶段,才会发现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美好,都有别的人生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幸福。

  失去的功课----“我们终将失去一切,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永不回失去。房子、车、工作、金钱、青春,甚至是所爱的人都是暂借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永远保有,至亲至爱也是一样。然而这并不可悲,反而应为短暂的人生中能拥有如许美好的事物而心怀感谢。”

  人生原来只是一段经历,缘聚缘散,潮起潮落,转身间已随风而逝。失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学会了怎样接受失去,才能学会怎样去生活。人生就在这得失间获得丰富圆满。美好因为短暂,才更值得珍惜;痛苦因为短暂,才更应该直面。失去会常伴左右,就看你如何对待,因为失去而整日愁眉不展是不值得的,只有接受它,尽可能在拥有时候做好,不留遗憾就好。希望努力会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努力过了,没有得到,也就不会后悔了。失去的人或物其实不曾真正被所有,我们将以另一种形式永远保有。


  心的出路读后感(三)

  “愿上帝赐我平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去明白两者的区别。”这是出自世界“临终关怀第一人”、美国精神科医师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的笔下,她在自传中言之为座右铭。《心的出路》这本书是由伊莉莎白与戴维合着,书中的个案与个的 经验取材自两个的演讲、心灵课程、与病人及家属的谈话。

  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1926年出生于瑞士,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精神科医师,并在精神 医学领域“前无古人”地选择了“生死学”。她一直关怀临终病人,改变了数百万人处理死亡、面对临终病患的方式。在长期陪伴临终者的经历中,她发现“很多人死时心里有很多未了的事,极少人是了无遗憾的。人生要学习的课题太多了,一辈子是不够的。人在将死之时总能有很多 体会,只是往往已来不及 实践。”在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眼里,“很多人只是存在,从来没有真正活过,而且耗费极大的精力去为这些未完成的事而压抑”。1995年,她本人中风瘫痪,其后几年一直在死亡面前徘徊,于是,她和另一位长期共事的临终关怀专家戴维·凯思乐,联手写成了这部充满生命真理与智慧的着作《心的出路》。

  该书从临终病人的濒死经验中,精选了真诚、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愤怒等十五堂“功课”,告诉读者怎样才算“真正地活过”。就像作者戴维·凯思乐所说:“临终者身上展现出一种英雄的特质,足以超脱任何困境,凸显出人类行为与思想的最大潜能。我说的不只是活着,更要能感受生命的跃动。”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一直幸福平安、一帆风顺,可是我们是否曾经问过自己:我们真的用心活过吗?我们到底要怎么样的生活?阅读这本书,对于″怎样的生命才是丰盛的″便会有新的认识。

  随意打开书页,那充满智慧与哲思的语句瞬间抵达你的心灵,让你跟随作者的思绪而思考:因为在生命的悬崖边缘,我们才能把人生看得清楚,在失落的时候,生命与爱才显现出它的光华盈满;你所追寻的完整与圆满,就在你自己身上……如果你自己的船浮不起来,没有人会愿意陪你远渡重洋;你不必等到离开时才知道自己是谁……

  本书的最后一段话是:“人一生只有一次,你再也不会扮演同样的角色,拥有同样的经验。即使再来一次,你的世界也不完全一样,你不会有同样的父母、小孩、家人、朋友,地球也不会是同样的面貌。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次的机会去看海洋、天空、星星、家人,现在就睁大眼睛看。”(www.lizhi.com)

  这本书因为是来自最前线的人与人面对死亡时心灵的对话,所以能给人一种亲切感与真实感,正如笔者感受的一样。这本书不仅省去了我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面对和心灵的痛苦,同时我也找到我的盲区,比如愤怒的功课和屈服的功课等,其它的内容也让我重温了那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这十五个功课是人一生随时都要面临着的人生的难题,人一生的幸福与快乐正是受这些功课中的问题的影响,认识自己是人类永恒命题,它在帮助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