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读后感(一)
狂风吼叫。雷声轰鸣。闪电霹雳。
你屹立于汨罗江畔,也终究屹立于世上。面对眼前滚滚的江水,道不尽心中苦楚,然而你从痛中坚强地清醒过来,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在伟大的狂风中,雷声中,闪电中,无畏地召唤着它们,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想要炸裂眼前比铁还沉重的黑暗。可是,千年的禁锢岂是一个人能够打开。但你好不畏惧,向前大步迈去,跨出坚定的一步。
在那一步之间,却饱含着刻骨铭心的痛,那种撕心裂肺,那种孤独寂寞,然而你迈出了那一步,在迈出那一步的同时,你也毅然地斩断了自己的后路。于是,你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误会,不解,孤独,似炮弹般涌来,把即将到来的光明炸到了最远处。你拼命追赶着,似夸父班追赶着光明。一次次地绊倒,一次次地磕碰,不变地是那向往着光明的新。丑陋的石头摆在远方,乱七八糟的树枝也横在远方,但你,你穿过了荆棘,爬过了高山,穿过了河流,却在跃过石头与树枝时,重重地摔倒了,头颅流淌着暗红的鲜血。
你痛着,可你也忍受着,忍受着“世皆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痛。但在你心中听不到任何呻吟,连一瞬的呻吟都没有。一次次的摔倒,你却在痛中挺立,坚强地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你还是屹立于汨罗江畔,如当初的坚毅,在滚滚的江水中寻求着另一番光明。它载着你,向远方翻滚着,载着丝丝缕缕的痛,翻腾,翻腾……
雷电颂读后感(二)
读完《雷电颂》,心中澎湃不已,对作者忽生敬仰之情。
在那个浑浊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黑暗。寂静的夜沉甸甸的,几乎让人窒息。就在此时,作者用他那满腔的热血化作雷与电,劈开了一道曙光,《雷电颂》照亮了大地。
俗话说“民族兴亡,匹夫有责。”作者何尝不想冲锋陷阵杀敌寇,只可惜他没有强壮的体魄;作者又何尝不想指挥千军万马雪国耻,也可惜没有诸葛亮 一般神机妙算的头脑。尽管他的愿望都不能实现,但他还是拿起了抗日的笔杆,打起了没有硝烟的战争,为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鼓舞呐喊。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那时,他的《雷电颂》不仅被人骂成是最傻的作品,就连他自己也被称为精神不正常的人。面对同胞耻笑,他既没有感到悲伤,也没有动摇决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救国的信念。每当我回想起这一情景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的忆起一个人——鲁迅。他和郭沫若一样,都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不做亡国奴的精神,可他们都不被人理解,就如同北国的雪一样,在孤独与寂寞中奋飞。最终,他们用“舍身取义”给自己的文章画上了一个句号。
身为中国人,我为能有这样的同胞感到骄傲与自豪。今天我以他们为荣,明天我将会成为他们的一员,即使不能像他们那样悲壮,但至少也能拥有一点光辉。
雷电颂读后感(三)
我敬慕鲁迅,但仰慕郭沫若;因为郭沫若有天国之思,他的诗篇能引领我仰望云天,而不仅仅扫视尘寰。我认为,在20世纪中国的文化版图上,鲁迅思最深,郭沫若才最高,钱锺书学最富。我曾当着数人的面,真诚地对郭老的哲嗣郭平英女士说,“以郭老的才华,如果他专攻一门,(www.lizhi.com)哪门弄个诺贝尔奖都绰绰有余;当然,以他的经天纬地之才,他恐怕不屑于被某一个专门领域所拘牵。”
我知道,现在有不少学者对郭沫若的晚年表现颇有微词,甚至有扳倒他的架势。但我认为,那都是蚍蜉撼大树,自取其辱。郭沫若纵然有一千个错误,也还是文化巨匠。瑕不掩瑜,他的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不会因为他晚年有所失节而失去光芒。现在我们还一直在阅读他、研究他,朗诵他的诗歌,上演他的戏剧,就是不言而喻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