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一)

  严格意义上讲,这本书我是没有读完,读着读着会莫名的烦躁。所以实在忍不住,看了一半就准备写读后感。

  互联网+,可能是小马哥首倡的概念,赶紧趁着风口,推出一本书也是对的。但是这本书应该是给所有想进入该领域的人洗脑的,而不是和腾讯的产品线一样,啰啰嗦嗦一大堆,看不清楚主线,看不清楚核心,反正什么都讲到了,反正什么都做了。而且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腾讯做了很多事情,做得很辛苦的话。你的观念传达到了,你的坑挖好了,只要大家信了,怎么可能会不按图索骥找你腾讯合作?操之过急、操之过急、操之过急。

  通篇其实讲了很多,其实核心和精句也不少,我的笔也划下了不少句子,比如:

  1、中国创新将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治理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2、互联网主要围绕三件事情:连接、收集和理解(数据)。

  3、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有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现在进行的是运营的互联网化。

  4、大数据的来源为:地球、生命和社交。

  5、跨界,应该成为行为方式。

  不过仔细一看,这些句子都是别人说的,腾讯拿来用下,腾讯的山寨气息依然。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依然提不出自己对于世界的原创看法,确实有些惋惜。作为外人,就指手画脚下吧:

  1、已经有了腾讯研究院,作为腾讯的理论发声机构,就应该把它作为给世界传达观念思想的传声筒。腾讯作为世界级互联网企业,做的是对广大人群的生意,要让大家建立起价值认同,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建立起一定的与企业之间的防火墙,才能够保证思想的出现。不然研究院跟着企业发展走,还不是搞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成体系不成精华。

  2、看了一下腾讯研究院的学源结构和档次,完全还达不到我刚刚说的目标。

  整本书,不,半本书看下来,写的最好的一章是“互联网+的密码”,是于扬所作,还有就是第一章”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如果其他章节能够保持在同一写作水平上,保持住相同的视野高度,才算是一本好书。

  末了,大家都讲互联网+,我也讲讲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互联网+是用来倒逼产业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对应的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阶跃式变迁。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读后感(二)

  不知何时起,“互联网+”这个名词异常火爆,以至于街边卖早点的大姐都要和顾客讨论下互联网对自己生意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百度词条解释说:“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近日读了马化腾写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对“互联网+”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本质,书中的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由于人们有旅游及飞机出行的需求,于是有了携程;由于人们有便捷召唤出租车的需求,于是有了滴滴打车;由于人们有高效阅读自己感兴趣新闻的需求,于是有了今日头条。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公司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我想到了上学时学习的经济学需求供给理论,几十年前的经济学家就对现在的这些现象给了合理的经济学解读,他们提供了顾客需要的产品。多么简单的答案,但是真正能够正确解读这一观点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的企业提供的是我能提供的产品,而不是顾客需要的产品。我想,这应该就是能否理解“互联网+”的区别。

  连接一切,(www.lizhi.com)是将一切可以产生信息并具有信息交互可能性或相互影响的因素,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智能化的方法连接在一起的过程和状态。对于这句话,刚开始没看懂,后来仔细想想,好像明白了。淘宝、京东、当当、团购等软件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现在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齐聚,B2B、B2C、C2C、O2O等等,无不在显示着互联网的活力和创造性。从2014年以来,互联网浪潮汹涌冲击着汽车行业,特斯拉异军突起,国内各路资本扎堆互联网后汽车市场。所有的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平台资源联合资本、线下商家等各种资源实现共营。

  在读完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顾客思维+资源整合”,“互联网+”是一种时代转型的信号,传统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这种冲击,快速投身到这种转型中来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生存、发展。主动变革比创业本身更需要勇气,所围绕的是新常态下顾客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而不是互联网本身,所要克服的是过去的成功所造成的惯性思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总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但只要传统企业能够明白时代转型的要义并奋勇前进,就能在新的一次浪潮里再次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