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影响力读后感(一)
前不久,一位热心的家长向我推荐了这么一本书《情商与影响力》。刚拿到手的一刹那,粗粗翻了一下,觉得里面蕴藏的都是一个个空洞的大道理,因而并没有激起我阅读的欲望。闲下来,仔细品读了几段,才发觉这本书有非同寻常之处,阅读的欲望顿然而生,几天下来我就把它“啃”了个遍。
《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确立了“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个人觉得这样的观点与理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话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第四章中的处事理念——操之在我。每个人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或者吃亏的事情,面对这种境况时,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调节,从问题的另一方面去考虑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许可以变成好的事情。换句话说,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会发现沙漠会为你歌唱,小草会为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会发现开放的玫瑰在流泪,奔腾的小溪在哭泣。
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
吃亏的人说:“吃亏就是福。”
丢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
胆小的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受压抑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退职的人说:“无官一身轻。”
被炒鱿鱼的人说:“我把老板炒了。”
掉进水塘也不必沮丧,没准儿会有鱼进兜里。
看完之后恍然大悟,这不正像我们以前课文中学过的阿Q精神嘛,原来这阿Q精神也能成为新时代的潮流理念。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将危机变成机会,将仇恨变成爱心,将失望化成希望,将叹息化成欢呼……“操之在我”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将受益无穷。就说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经积起了一个个小水塘。早晨,我打点好一切,撑着雨伞就出门上班了。豆大的雨点打下来,哒哒作响。恶劣的天气使人难以行走。正当我抱怨这讨厌的鬼天气时,从我身后飞驰过一辆小汽车。“啊!”伴随着一声尖叫,只感觉一身凉意,等我睁开眼发现我的脸上、衣服上已经水迹斑斑。“这该死的司机!”我的火气立刻冒了上来,“怎么这么倒霉!”没办法,只能折回家中,换套衣服再出门了。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听完我的牢骚,一边帮我擦水,一边说:“幸好,离家还不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转念一想:是啊,我还得庆幸呢!万一已经到了学校门口,再折回来,不但心情更糟,上班还迟到呢!这样一比较,我的心里顿时舒畅了许多。换好衣服,我就赶着去上班了。
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经常碰到类似的事情。比如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见成效,有人会开玩笑似地安慰道:“没有努力,或许连现在的成绩都没有呢!”撰写了很久的论文没有得奖,心中一阵失落,但马上又对着同事们欢呼:“太好了,有人请客吃饭了,掏腰包的却不是我。”同事之间谈论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这么简单看轻自己,马上自我安慰道:“比别人白白多一身肉,我还赚了。要知道,市场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块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学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说,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选择痛苦,对自己说我怎么这样倒霉,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选择幸福,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儿,你一定会是一个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责,会使你活得会更加轻松。阅读《情商与影响力》这本书,能使人心情舒畅,情绪良好。相信它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人和人之间缔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情商与影响力读后感(二)
常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看过身边的很多人,很多事率性而为,有好有坏。而据调查,美国历任总统中,有成就的都是坏脾气的总统,因此我颇为疑虑。近看一个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话,一个面,但在职场中评价一个人,通常是多面综合的,很多人会因为“处事不够成熟”、“沟通能力欠缺”、“心态不够积极”或是“群众评价不良”而失去机会。看完本书后,我感觉,决定命运的其实不只是简单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说的综合因素-情商。
作者对情商的概括为五大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作者开篇先讲到习惯,人大都生活在习惯里,如果没有外力协助,并辅以强大的自我约束,很难改变,但如果自身想改变,愿意去改变的话,还是很简单的。
在个人魅力与自信篇中,感觉这与其他励志类的书大同小异。但我非常认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简单说来,可以说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如果这种能力欠缺,就会出现作者所说的情感失聪的情况,误解别人的情绪,说话不恰当,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在我们生活当中,有遇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聪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移情”引起的。当然,为个人私利所蒙蔽而引起的“拒绝移情”当属例外情况。
本书的第四章专门讲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觉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来分析与“操之在我”相对的“受制于人”的差别,并详细介绍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后还澄清了:“操之在我”并非“一味忍让,被动接受”。我想,这可能会是大多数人对“操之在我”的认识误区。根据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总结为:“不为他言所激,不为他行所伤,保持乐观,活在当下”。
第五章的影响力原则,比起《影响力》那本书而言讲得比较浅显,从对上、对下和平级沟通三方面阐述,还是非常实用的。因此,我希望看完这章以后,我们的同事今后永远不说:“我又不是他领导,我怎么能叫得动他”之类的话。只要用心沟通,距离不是问题。
情商与影响力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很系统、很有深度的专业书籍,(www.lizhi.com)可以说是说服力方面的权威。但它不像其他学术着作那样乏味、生硬,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是人人都可以读懂的。阅读前,我对它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但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书对我有这么大吸引力。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挺大,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从未从事过营销的工作。因为它不是一本鼓吹利用心理学不择手段的猎食指南,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揭穿那些不择手段的“魔术”,确保我们可以在不降低道德水准的前提下更好的保护自己,所以与其说它是为营销人员而写,不如说它是为所有人而写,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要和协调、购买打交道。 该书把互惠、承若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做为影响力的重要武器,然后旁征博引,提出大量的实验证据,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把一些人们过去常见的现象和迷惑 不解的事情用作者的六大影响力武器进行解释,使我们身边长发生的不可思意的一些事情做出了实质性的解释。就拿社会认同来说吧。中国有古话:“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大概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从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出发,做一个可能不太合理,却满足了自身追求社会认同感的需求的选择。
在这六点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所受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在中国的传统道德里,我们传承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也是这种道理,今日受了他人的恩惠,在将来有机会时,定当设法回报。着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也曾说过“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蕴藏的极大力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 相互退让是利用互惠原理来使他人答应自己的请求的另一种方式。妥协也可以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因此人们可以先主动做出一个让步,以迫使对方也做出让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称为“拒绝—退让”策略。
这个原理也使我想到了目前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竞争激烈,好工作难找,大多数人都想找个既轻松又高工资的职位,这种眼光比较短浅,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发展前景。也许现在公司很小,但成长速度很快,那么即使目前没钱赚要给它免费打工也是值得的,撑过了艰苦的起步阶段接下来就是享受回报的喜悦了,与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许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就一定没回报,具体的选择就要看各人的价值观取向了。 总的来说《影响力》确实是一本读起来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在商业社会里,商家是如何利用我们的习惯来做生意的,但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熟练利用其中的技巧为自己服务,那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