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文/京博国学
提起独来独往,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所以,独来独往也好,“不合群”也罢,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是强者的行为方式。
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越是弱小的人,越喜欢和别人凑在一起。
反而是那些内心和实力真正强大的人,总喜欢独来独往。
1、强大的人,早已放弃无效社交
下面这个场景很常见。
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互相说着客套话,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
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把这种低质量的社交,称为“无效社交”,再合适不过了。
那些总把精力消耗在“无效社交”上的人,不是为了填补内心的寂寞,就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无能。
他们看似朋友遍天下,微信好友加了好几千,心里苦闷时却找不到一个人倾诉;
他们看似人脉广泛,认识各种牛人大咖,需要帮助时却没人肯伸出援手。
周国平的一段话一针见血: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强大的人真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早就放弃了“无效社交”。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透露,他个人与任何政府官员没有任何私交关系;
除了柳传志和王石有过两次交往外,与其他中国任何企业家没有往来;
也没有与任何媒体任何记者有交往。
很多人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
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
而强大的人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的能力有多强,人脉就会有多广。
与其沉迷垃圾社交,幻想别人拉自己一把,不如学会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鲁迅先生说:“猛兽总独行,牛羊才成群。”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2、独来独往,是活出真我
独来独往,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狂妄自大。
而是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听取内心的声音,遵从内心的选择。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www.lizhi.com)
这天,炎热干燥,许衡外出,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路过的行人便纷纷去摘梨,只有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
许衡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道:“现在是乱世,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正色道:“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独来独往是一种姿态,是一些人行走于纷繁世间的姿态,不急不缓,享受一季花开的明媚,守候一季飘雪的纯澈;
不被浮名蒙蔽双眼,不让虚伪遮住心灵。
独来独往更是一种勇气,不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
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心性,用孤独和寂寞面对现实,他们只是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独来独往的人,谦恭,温雅,与世无争。
但他们有傲骨,有锋芒,自己始终清楚自己的方向,一直前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必刻意合群,当然也不必专门为了显得自己不凡,而特意不合群。
正确的做法是,能合群则合,不能合群则散,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要自命不凡。
独来独往,只是人生的一种表现形式,跟性格没有关系。
与其合群一起庸俗,不如独处选择孤独。
3、刻意合群,不如独处
其实,被群体排斥、孤立,只是一种弱者才有的生存忧虑,弱者无法面对被群体排斥带来的风险。
在远古的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着严酷的生存考验。
大自然中毒蛇猛兽横行,没有群体合作,个人单打独斗,很容易死在野兽的獠牙下。
于是,越是弱者,越要拼命抱团合群。
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生存方式。
如今的人们同样如此,越弱小的人,越害怕被群体所抛弃。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
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
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认清自己,回归真实的自我。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往往取决于独处时的质量。
如果在独处时,只是听歌、玩游戏,而不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那这样的独处毫无意义。
真正有意义的独处,应该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和充实自己,应该是回过头来认真的思考。
回头看看你走过的路,并认真思考它带给你的经验教训。
真正让你强大的,是在独自思考和学习中的积淀和进步。
在娱乐圈里,陈道明是个偏爱独处的人。
闲暇时间,他极少参加应酬,而会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弹钢琴;
或者想想自己拍戏的经历,静静地挥笔作画,这样的生活,他觉得舒适又恬静。
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陈道明说:“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要有意义得多。
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在独处中积蓄力量。
不断变强,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来源:京博国学 ID:jingboguoxue